[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安全端口地址访问网络的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74429.6 | 申请日: | 2012-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947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少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神州数码网络(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56 | 分类号: | H04L12/56;H04L2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李虹青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安全 端口 地址 访问 网络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基于安全端口地址访问网络的控制方法,包括:
S1:在交换机上配置任意指定端口为安全端口并进入STICKY模式,学习建立STICKY类型MAC表,所述STICKY类型MAC表为安全端口开启STICKY模式时将所有的动态类型MAC地址转化为STICKY类型的MAC地址形成的MAC表项;
S2:根据安全端口接收数据帧的源MAC地址和虚拟局域网标识信息,查询所述STICKY类型MAC表,判断是否存在与所述源MAC地址相同的STICKY类型MAC表项,如不存在,则执行步骤S3;如存在,则执行步骤S4;
S3:判断安全端口上安全MAC地址数量是否达到配置的阈值,执行配置的是否学习新MAC地址的动作;
S4:判断源MAC地址与MAC地址表项中STICKY类型MAC地址是否在同一端口上,执行配置的是否更新原有安全MAC地址表项的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安全端口地址访问网络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配置的安全MAC地址阈值包括安全端口上STICKY类型MAC地址阈值和安全端口所属虚拟局域网上STICKY类型MAC地址阈值,选择其中较小的阈值作为端口安全MAC地址数目限制阈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安全端口地址访问网络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端口上STICKY类型MAC地址阈值为1~4096;安全端口所属虚拟局域网上STICKY类型MAC地址阈值为1~409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安全端口地址访问网络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如安全端口上安全MAC地址数量未达到配置的阈值,则学习新MAC地址并标识该MAC地址为STICKY类型;否则,不学习新MAC地址,丢弃该数据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安全端口地址访问网络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如源MAC地址与MAC地址表项中STICKY类型MAC地址在同一端口上,则更新原有的安全MAC地址表项;否则,根据源MAC地址所在的虚拟局域网及端口的工作模式,执行不更新原有安全MAC地址表项情况下的违背动作处理方式:如源MAC地址与MAC地址表项中STICKY类型MAC地址来自同一虚拟局域网的不同端口且源MAC地址所在端口进入安全端口STICKY模式,则触发该端口配置的违背动作;否则,丢弃数据帧。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或5所述的基于安全端口地址访问网络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配置了在不学习新MAC地址或者不更新原有安全MAC地址表项情况下的违背动作处理方式,所述违背动作处理方式包括SHUTDOWN端口、禁止学习新MAC地址和禁止学习新MAC地址并发送警告消息(TRAP)给网络管理员;如果触发SHUTDOWN端口的违背动作,在超过配置的恢复时间后端口可以恢复到正常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安全端口地址访问网络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能够将学习到的STICKY类型的MAC地址的配置写入闪存(FLASH)存储,在交换机断电重启后该MAC地址能够进行配置恢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安全端口地址访问网络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能够根据配置的MAC地址老化类型及老化时间老化对应的STICKY类型的MAC地址。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安全端口地址访问网络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安全端口退出STICKY模式时,端口上所有的STICKY类型的MAC地址转换为普通的动态MAC地址,已保存的STICKY类型的MAC地址的配置从闪存(FLASH)中删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神州数码网络(北京)有限公司,未经神州数码网络(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442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据访问方法、节点及系统
- 下一篇:运维管理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