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钻斗及旋挖钻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73250.9 | 申请日: | 2012-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61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冯建伟;水俊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三一重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27/00 | 分类号: | E21B27/00;E21B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0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钻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钻斗及具有该钻斗的旋挖钻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大力建设,旋挖钻机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的应用。我国地域幅员辽阔,地质形态各异,旋挖钻机在粘土层钻进的时候虽然纯钻进速度较快,但是受限于单斗进尺深度较浅,所以提放钻的次数过多导致提放钻时间较长,影响工作效率。
比如目前1.5米的钻斗单次钻深在1米左右,旋挖钻机在纯粘土层钻进1米所需时间3-5秒左右即可;但是钻进1米之后提放钻时间则需要120秒-180秒,钻进5米就需要700秒到1000秒,即一刻钟左右;假如我们有一种单斗一次钻深就能达到5米的钻具,可以算一下时间,5米纯钻进15-25秒即可,单次提钻需要120-180秒,一次钻深就能达到5米的钻具,总共才需要2到3分钟即可。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够提高单斗钻进深度节省中间提放钻次数提放钻时间的话,我们的施工效率能够得到几倍的提高。
因此很有必要设计一种特别针对这种较软地层的单次钻深更大的钻具,以减少钻进过程中提放钻次数,充分发挥旋挖钻机效率高的优点,提高钻具的钻进效率与钻进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钻斗及具有该钻斗的旋挖钻机,基于本发明的钻斗或旋挖钻机,针对较软地层,特别是粘土层钻进时,具有更大的单次钻深,进而提高旋挖钻机在粘土层等较软地层中的钻进效率。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钻斗,用于旋挖钻机,包括钻顶和与所述钻顶相连接的传扭芯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其中,第一筒体,用于对土层进行钻进和挤扩;第二筒体,设置于所述第一筒体的上方,且与所述钻顶相连接,用于容渣和卸渣,所述第二筒体和所述第一筒体连通;并且,所述传扭芯杆穿过所述第二筒体与所述第一筒体连接,用于将旋挖钻机动力头的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二筒体;其中,所述第一筒体包括一锥形筒,所述锥形筒下端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直径小于所述锥形筒上端的直径,所述开口周围设置有钻齿;并且,所述锥形筒的外表面还设置有挤阔螺旋。
优选地,上述钻斗中,所述第二筒体为开体式筒体,包括第一半筒和第二半筒;并且,所述第一半筒和第二半筒分别与所述钻顶铰接。
优选地,上述钻斗中,所述第一半筒和所述第二半筒沿该所述第二筒体的轴向对称。
优选地,上述钻斗中,所述第一筒体还包括一圆柱筒;所述圆柱筒设置于所述第二筒体和所述锥形筒之间,且与所述锥形筒固定连接;并且,所述圆柱筒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凸起的保径条。
优选地,上述钻斗中,所述第二筒体的外表面还设置有与所述挤阔螺旋旋向相反的反导条。
优选地,上述钻斗中,所述第一筒体的圆柱筒内,设置有多个传扭筋板;所述传扭芯杆穿过所述第二筒体与所述多个传扭筋板相连接。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旋挖钻机,包括钻杆和如上所述的钻斗,所述钻斗与所述钻杆相连接。
在工作时,第一筒体的锥形筒上端直径接近需要钻孔的直径的大小,而锥形筒下端直径小于上端直径,这样,第一筒体在钻进过程中,粘土层中的土会从锥形筒小口径的下端(也称“收渣口”)进入进行收渣;同时,由于工作环境为较软的粘土层,而锥形筒的表面还设置有挤阔螺旋,该挤阔螺旋会将锥形筒下端收不到的粘土沿螺旋方向挤阔到孔壁(该孔的直径接近第一筒体的锥形筒上端直径或第二筒体的直径)上,这样就会形成整个成孔过程边收渣边挤阔的现象。由此,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钻斗而言,钻进桩孔时,本发明钻斗的钻进深度将是钻斗实际高度的数倍。因此,针对较软地层,本发明在软土层钻进时,具有更大的单次钻深,进而很好的提高了旋挖钻机在粘土层等较软地层中的钻进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钻斗的优选实施例中,钻顶、传扭芯杆、第二筒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钻斗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一筒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钻斗的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剖视图;
图5为图3处于甩土状态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钻斗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三一重机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市三一重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32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