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药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072485.6 申请日: 2012-03-19
公开(公告)号: CN102526487A 公开(公告)日: 2012-07-04
发明(设计)人: 马骥;陶淑春;范颖 申请(专利权)人: 辽宁中医药大学
主分类号: A61K36/8969 分类号: A61K36/8969;A61P7/04;A61P1/14;A61P7/06;A61P37/04
代理公司: 沈阳晨创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001 代理人: 张晨
地址: 110847 辽***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治疗 免疫性 血小板 减少 紫癜 中药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中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药。

背景技术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临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以外周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增多伴成熟障碍为特征,为自身免疫性出血综合征。本病的最大危害是造成凝血功能障碍,轻者皮肤粘膜反复出血,久治不愈导致贫血,严重的出现月经过多,甚至合并颅内出血,一旦发生危及生命。

随着诊断率的提高近年我国新发现患者呈增加趋势。据统计该病发病率,欧美为6~11/10万人口,日本为16.7/10万人口,慢性ITP患者主要见于成年人20~50岁之间,男女性别比例为1∶3。近一、二十年来现代医学对ITP的诊治方法无根本性变化,治疗ITP主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和脾切除术,虽然可使部分患者获得临床缓解,但复发率较高,常因血小板数量不能维持在安全范围,需要进一步采用免疫抑制剂、雄激素、生物修饰剂等治疗措施来维持血小板数量在正常范围,以降低死亡率。可长期使用上述药物能带来与治疗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如疗效不明显、复发率高、脏器损害、生化指标异常以及医药费上扬等。

因此寻找更为理想有效、副反应少的药物成为当今的研究重点。与西药相比中医药在治疗这一领域内已显示了广阔的前景。中医药在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虽然提升血小板数量的速度相对于激素来说较为缓慢,但远期疗效较好,且可以反复使用,无明显不良反应。

现代医学将阴虚发斑分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和过敏性紫癜二类。从临床特点来看,过敏性紫癜多见于“血热妄行”的出血证、多属阳斑范围,临床上治以清热凉血、活血解毒为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为肝肾阴虚、脾肺气弱所致,或肾阳虚隔阳于外,或肾阴虚,水亏火炽、血液受劫,或脾虚不能摄血,或肝虚不能藏血使然,总之以正虚为主。肝肾阴虚、脾肺气弱、阴虚热炽,血失宁静的“虚斑”,故用滋补肝肾之阴,益脾肺之气,稍佐凉血止血之品,肝肾阴复则虚阳内涵,脾肺气充则气阴两复,血络宁静,诸证自安。

本发明以中医学对ITP综合观察的证候为基础,以现代医学对ITP的认识为切入点,从阴虚内热立论,认为肝肾不足,阴虚热炽是ITP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病机,提出滋阴清热,益气养血为治疗ITP的基本原则,具有坚实的临床理论与实践基础。

本发明课题组的中医药研究人员经过近40年临床研究,采用辨证和辨病相结合的方法,治疗上千例的ITP患,收到显著的疗效。结合ITP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现ITP临床病症多与阴虚内热有关,并对ITP病机提出独特的见解,在前期的临床研究发现滋阴清热法治疗ITP上具有独到的疗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以及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经过查新检索,虽有直接或间接治疗血虚(贫血)的若干品种上市,但专门用于ITP的中成药很少,目前临床主要用于ITP治疗的主要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版一部的“血康口服液”(该产品为中药提取物),“维血宁冲剂”、“血美安胶囊”。这些品种在虽对本病的防治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都存在针对性不强这一不利因素。综合近年文献,ITP病因可概括为外感和内伤;病机可概括为:(1)邪毒内扰,(2)气不摄血,(3)阴虚火旺,(4)瘀血阻络。上述各品种均未完全反应这一病机特点。

中医虽无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这一病名,但从ITP的临床以各种出血及皮下瘀斑瘀点等表现特点上看,认为其属于中医的“血证”范畴。从慢性ITP临床表现上看,常见紫斑时隐时现、缠绵不愈及疲乏无力、胃纳不佳等脾气不足表现。为此,提出了阴虚内热为ITP发病的根本,认识到肝肾阴虚、脾肺气弱、阴虚热炽,血失宁静是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故确立“滋阴清热”治法。应用本中药方治疗ITP患者的前期临床研究中,按照第二届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制定疗效评定标准:显效、有效、进步、无效。对100例ITP患者进行了较为详细地疗效观察,结果显示,显效率65%,有效率91.67%。经长期临床观察,发现该方可明显缓解症状,且复发率低,长期服用对人体未见不良反应。

经数十年的临床观察及药效学研究,显示本中药方治疗ITP患者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岂今为止,尚未见专门治疗该病的中成药上市,本发明该药的研制成功将填补这项空白,且中药治疗ITP疗效确切,安全、副作用少,市场前景极其广阔,一旦投放市场,必将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综合国内外的统计数字,按万分之一人口计算,全国将有十几万患者,以一疗程需花费1000元药费计算,年使用量1亿元以上,市场潜力巨大。

发明内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中医药大学,未经辽宁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24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