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预应力钢结构施工张拉过程中降低柱顶附加水平力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72043.1 | 申请日: | 2012-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58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郭俊梅;庞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2 | 分类号: | E04G21/12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董一宁 |
地址: | 30030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应力 钢结构 施工 过程 降低 附加 水平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建筑业钢结构安装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预应力钢结构施工张拉过程中降低柱顶附加水平力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大跨度预应力钢结构一般用于大型建筑的屋盖系统。由于其适用领域的空间要求,一般安装标高都较高。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时,由于结构变形,在主桁架与钢柱柱顶的支座节点处必然会产生较大的柱顶附加水平力(此力一般在设计时都未考虑),柱顶附加水平力对钢柱柱脚和基础产生较大的弯矩,如果没有较好的措施来降低和消除此力,将对钢柱下部结构产生不利影响甚至破坏钢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预应力钢结构施工张拉过程中降低柱顶附加水平力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对钢柱柱顶支座节点处施工工艺的改变,而达到降低钢柱柱顶附加水平力的目的,从而改善钢柱柱脚和基础的受力状态,保障整体结构的施工安全。
如上构思,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应力钢结构施工张拉过程中降低柱顶附加水平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主桁架与钢柱柱顶之间的支座下方放置多根滚动钢棒,使支座处产生滚动摩擦,并且在支座滚动两段固接限位装置;在预应力钢绞线张拉过程中,钢绞线产生水平力;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施工完成后,利用千斤顶将支座顶起,使其与柱顶预埋件脱离,使柱顶附加水平力彻底释放,同时撤出滚动钢棒,即可。
上述主桁架与钢柱柱顶之间的支座下方平行放置10根直径10mm的滚动钢棒。
本发明工艺技术通过改变传统的支座与柱顶预埋件之间先焊接的施工工艺,即支座与柱顶预埋件之间先不焊接,而是在支座下方先放置一定数量的滚动钢棒。在预应力钢绞线张拉过程中,支座与柱顶预埋件之间会产生相对位移,由于在支座与柱顶预埋件之间设置了钢棒,相对位移时上部结构对柱顶的附加水平力由滑动摩擦改变为滚动摩擦,这种滚动摩擦力远远小于滑动摩擦力,从而降低预应力施工张拉过程中柱顶的附加水平力,进而改善钢柱柱脚和基础的受力状态,保障整体结构的施工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在钢柱柱顶支座下方放置多根滚动钢棒的示意图;
图2是在预应力钢绞线张拉过程示意图;
图3是在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后的示意图;
图4是支座与柱顶预埋件焊接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预应力钢结构施工张拉过程中降低柱顶附加水平力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如图1所示:在预应力钢绞线张拉之前,在主桁架1与钢柱柱顶7之间的支座3下方预先放入10根直径10mm的钢棒6,使支座处产生滚动摩擦。在支座滚动两段焊接限位装置4;
2、如图2所示:在预应力钢绞线张拉过程中,钢绞线2产生水平力;
3、如图3所示:当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施工完成后,利用千斤顶5将支座3稍稍顶起,使其与柱顶预埋件脱离,使柱顶附加水平力彻底释放,并且撤出滚动钢棒;
4、如图4所示:将支座放下,与柱顶预埋件焊接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20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