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刷液阻电机起动器短接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71575.3 | 申请日: | 2012-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942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朱福奶;马国奶;屠永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市曙光起动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P1/36 | 分类号: | H02P1/36;H02P1/04;H01H35/10 |
代理公司: | 温州金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7 | 代理人: | 王坚强 |
地址: | 32560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刷液阻 电机 起动器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绕线式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液阻起动器,具体涉及一种无刷液阻电机起动器短接开关。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CN201020100993.7公开了一种无刷液阻真空电机起动器,包括有起动液贮存箱、供电机轴穿插的轴套及真空开关,起动液贮存箱内通过密封隔板隔离为两个腔室,一个腔室内存储起动液并设置极板,另一个腔室内安装真空开关,密封隔板设有接线柱,接线柱分别与极板及真空开关电连接,接线柱与外部电机电连接并组成回路,动触头与静触头闭合后外部电机回路接通,动触头与静触头分离后接线柱与外部电机回路分断。真空开关主要由动触头、静触头、导电推杆及抵压弹簧组成,动触头及静触头设于真空灭弧室内,动触头与导电推杆联动,导电推杆固定有离心块。在使用时,真空开关沿径向固定在所处的腔室内,电机起动过程中,先由起动液导电接通电机回路,随着电机转速的不断增加,真空开关中的离心块和动触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离心块压缩抵压弹簧并推动动触头逐渐靠向静触头,当动触头和静触头达到一定距离后,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发生放电现象,产生电弧,此时,真空灭弧室虽能起到灭弧作用,但经常会出现真空灭弧室碎裂的现象,电弧的产生仍然无法避免,不能彻底根除电弧带来的危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真空开关在电机起动过程中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产生电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无刷液阻电机起动器短接开关,该短接开关在电机起动过程中动触头与静触头瞬间接通,在绝缘液体中不会产生电弧,彻底根除了电弧带来的危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刷液阻电机起动器短接开关包括动触头、静触头、导电推杆、离心块及抵压弹簧,动触头与导电推杆联动,离心块安装在导电推杆上,动触头、导电推杆、离心块及抵压弹簧置于导套内,所述的导套内壁设有隔环及环形槽,动触头位于隔环的一侧且侧壁能与环形槽对应,动触头上设有径向通孔,通孔内置有弹簧及两个钢珠,两个钢珠位于弹簧的两端,钢珠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抵于环形槽内;导电推杆穿过隔环,抵压弹簧置于离心块和隔环之间。
所述的静触头与动触头的配合面为圆锥面。
所述的静触头上设有圆锥孔,动触头与静触头对应的一端设有与静触头上的圆锥孔相吻合的外圆锥面。
所述的静触头固定在导电片上,导电片上设有安装孔。
所述的静触头置于第一绝缘套内,所述的第一绝缘套与导套相固定,导套外设有第二绝缘套。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采取上述方案,在使用时,本发明与背景技术的安装方式完全相同,电机起动过程中,先由起动液导电接通电机回路,随着电机转速的不断增加,离心块和动触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离心块逐渐压缩抵压弹簧,由于动触头通过弹簧和钢珠卡在导套的环形槽内,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的相对距离不会发生改变,抵压弹簧处于蓄能状态;当电机转速达到一定数值时,离心块、动触头及导电推杆的离心力足以克服钢珠与导套之间的轴向卡紧力并使弹簧压缩,钢珠脱离环形槽,抵压弹簧的能量瞬间释放,并推动动触头快速与静触头贴合,导通外部电机回路,电机正常运转。由于动触头与静触头是瞬间接通,而不是渐渐地靠近,因此,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不会发生放电现象,即不会产生电弧。本发明巧妙地从结构上解决了现有的真空开关在电机起动过程中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产生电弧的问题,取消了原有的真空灭弧室,彻底根除了电弧带来的危害。贮存箱内的绝缘液对动触头、静触头、导电推杆及离心块起到了润滑、散热、绝缘、灭弧等作用。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剖视图。
图中1-动触头,11-通孔,12-弹簧,13-钢珠,2-静触头,3-导电推杆,4-离心块,5-抵压弹簧,6-导套,61-隔环,62-环形槽,7-导电片,71-安装孔,8-第一绝缘套,9-第二绝缘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市曙光起动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温州市曙光起动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15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