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功率太阳能循环供电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71154.0 | 申请日: | 2012-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38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陈思芬;陈健民;陈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思芬;陈健民;陈楠 |
主分类号: | H02K53/00 | 分类号: | H02K53/00;H02J7/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4 福建省厦门市思***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功率 太阳能 循环 供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技术领域。自然界内有太阳,世界各国对太阳的认识,利用越来越重视。但利用上仍是微不足道的。我们对太阳利用研究,算是业余的已有30多年,终于创造出:大功率太阳能循环供电装置。应用广泛,可应用于:轮船、舰艇、飞机、高速列车、汽车、屋顶发电、卫星、空间站、乡村发电站、移动通讯基站、工业动力、航海标站等。
背景技术
世界各国对太阳能研究利用也在逐步提高,至今仍是微不足道。几十年来国内外花多少资金、人力、物力、以提高太阳光伏硅晶转换率,都从村料着手,采用活跃化学元素III-V族,多结技术、叠加技术、纳米技术等。以算术级数增长。每年平均增长1%,至今转换率最高达19%(中国无锡尚德公司)。而我们该发明专利中的增容器装置即与他们不同。30多年研究没有白费。即从电子内部着手,激励电子内部电场运动走向,拓宽脉冲,减少电子二次转换次数,减少功耗,相对提高功效。在同时由于电子内部电子拓宽脉冲,具有自旋磁场和磁矩相互作用跃迁叠加共振所引起的能量吸收或者二个电子以上相同频率相互作用产生拓宽脉冲共振效应。电子运动速度,每秒3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七圈半)其输出无穷,可以说是几何级数增长,提高出率可达10倍以上,实验已做到提高30倍,有一次达80倍,可设计达100倍。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一时不被常人所理解和接受,但却被实验和实践所证明。
世界各国多次召开气候峰会,对全球环境全面分析气候的变化,在全球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今天,中国是负责任的国家,在行动,要创新要突破。
大功率太阳能循环供电装置,选用元件器材上,立足于本国,要从国家战略思想难念为原则。椐信息部有关资料报道:中国IC芯片95%靠国外进口。当今世界仍处于动荡之中,万一国外禁止或不提供IC芯片,中国将有90%以上工业不能正常运行,将面临可怕时代降临。从中提醒人们要靠自己力量,科技强国,弘扬中国国防工业,中国民族工业,基础工业。更好保护关键技术不泄密,不流失。外国有的,中国也要有,外国没有的,中国也要造出来。
在科学界内“能量守恒定律”,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能量总量保持不变。也就是说:1比1转换能量,这是不可否定的。是有条件的,它在闭路环境下而获得的(在任何教科书内没有说明是有条件的)。例如:变压器闭路内,输入一瓦,其输出总量也是一瓦。太阳光伏板内部转换率无论是多少,但其输出如果是1瓦时。我们利用其输出端1瓦,用特殊电路的装置称增容器去激活电子内部的内电场运动,走向、改变原来运动,拓宽脉冲,减少二欠电子转换次数,减少内阻。相对就提高出率,也可以这样理解,好比电子走的路线,从走弯路变直路,就更好理解。这时拓宽脉冲的同时撞击其他电子产生共振效应,提高功率。这些现象是在实际电路中体现出来,也在示波器窗口下实地捕捉电子的拓宽脉冲的图象。证明在电子内部运动使电子拓宽脉冲达12倍之多。见附件图3这图象不是坐在办公室绘出来的,是在实际给锂电池和铅酸电池充电时,其结果是以倍数增长充电的效果,是有科学依据的。一时不被常人所接受和理解。任何新事物的出世,都有一个理解和认识过程,这是可能理解的。但是有人暂时不理解,不等于我不理解,就我们先对事物的前沿理解,才做出实物来。我们在厦门、昆明实地做过实验基本一致,提高出率达10倍。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专利为了解决大功率太阳能循环供电装置,不用一滴石油,燃料,纯环保产品。
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案特点:能适应各种不同大功率负载的变化,达到太阳能循环供电系统最佳值,是一场技术革命时代到来。
本发明专利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包括太阳能电池板阵列、增容器,电池组内循环、大功率逆变器、同轴电动机(发动机)与发电机、发电机、整流增容器,共七大部分组成。在发电机与电池组内循环中,连接是发电机发出交流电通过整流增容变直流电又给电池组补充直流电能,做到电池组内循环供电。大功率逆变器可提供几拾KW至几千KW功率。并非采用国外一直垄断的IGBT功率管和(JP1)多谐振荡器,双稳态触发器等控制电路。即采用自己设计的中国自己制造的神经网络式预测负载调差量的变化信号解码自动跟踪控制装置达到循环供电最佳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思芬;陈健民;陈楠,未经陈思芬;陈健民;陈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11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旋转式鞋带防松扣
- 下一篇:治疗胁痛的龙胆草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