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位置指示装置的联接件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70722.5 | 申请日: | 2012-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82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B·A·迪特里奇;P·D·贝利斯;I·J·汉森;P·N·曼扎诺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电气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D25/28 | 分类号: | F01D25/2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李强;谭祐祥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位置 指示 装置 联接 | ||
技术领域
本文描述的实施例大体涉及位置指示系统,并且更具体而言,涉及用于在位置指示系统中使用的耐振承载机构。
背景技术
线性促动器的闭环控制典型地需要精确地感测的位置反馈信号。线性促动器设置在许多民用和商用应用中。例如,可使用线性促动器来调节设置在蒸汽轮机内的阀的位置。另外,可使用位置指示装置(例如线性可变差动变换器(LVDT))来测量阀的位置。蒸汽阀位置指示系统可结合杆端部承载组件来利用联接到蒸汽阀上的螺柱,以将LVDT的线性换能器杆固定到蒸汽阀上。杆端部承载组件可包括承载滚珠和承载壳体。
在大型蒸汽轮机阀上遇到的显著振动水平可导致杆端部承载组件有严重的磨损,例如,在承载滚珠和承载壳体之间。磨损的严重性可允许杆端部承载壳体与承载滚珠脱开。杆端部承载组件的自由度还可允许绕着线性换能器杆的轴线有显著的旋转振动,这会促进增加磨损。在金属-金属的涂脂的杆端部承载组件和非涂脂的杆端部承载组件两者上可出现这个磨损。另外,承载滚珠衬套(例如在承载滚珠和承载壳体之间的编织衬套)不能防止这种磨损。是E.I.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的注册商标。此外,由于过度的振动的原因,衬套可变得变形,从而在承载滚珠和承载壳体之间造成过度的间隙。
杆端部承载组件的磨损可导致杆端部承载组件和螺柱有不可靠的联接。这允许在金属螺柱和金属杆端部承载壳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相对运动可导致螺柱有微动磨损,并且最终导致螺柱失效。相对运动还可导致从LVDT到控制系统有有噪声的反馈信号。
为了提高位置指示系统的使用寿命,可对杆端部承载组件涂脂,以及/或者,可改变用来形成承载滚珠和承载壳体的材料。例如,可在商业上获得弹性杆端部承载组件,但是,不能基于预载挤压水平来调节典型的弹性杆端部承载组件的特性。
发明内容
在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测量设备的位置的位置指示系统。该系统包括联接到设备上且包括第一连接部件的支架。该系统还包括包含第二连接部件的位置指示装置。该系统还包括构造成将第一连接部件联接到第二连接部件上的承载装置。承载装置包括承载壳体,该承载壳体包括限定在其中的第一开口。承载装置还包括垫环,该垫环包括限定在其中的第二开口。垫环构造成定位在第一开口内,第一部件构造成延伸通过第二开口,以及将承载装置联接到支架上。
在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将位置指示装置联接到设备上以测量设备的位置的承载装置。该设备包括第一连接部件。承载装置包括承载壳体,承载壳体包括限定在其中的、构造成接纳第一连接部件的第一开口,以及限定在其中的、构造成接纳位置指示装置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二开口。承载装置还包括构造成定位在第一开口内以及定位在第一连接部件的周围的垫环。
在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使用承载装置来将设备联接到位置指示装置上的方法。该设备包括从设备延伸的、构造成与协作部件相互作用的悬臂式螺柱。承载装置包括承载壳体和垫环。承载壳体包括限定在其中的承载壳体开口,而垫环包括限定在其中的垫环开口。该方法包括将垫环和承载壳体构造成接纳悬臂式螺柱,其中,垫环定位在悬臂式螺柱和承载壳体之间。该方法还包括将协作部件和悬臂式螺柱构造成在垫环上施加挤压力。
附图说明
图1是包括示例性承载装置的位置指示系统的例图。
图2是图1中显示的承载装置的例图。
图3是图1中显示的承载装置的分解图。
图4是用于联接设置在图1中显示的位置指示系统中的构件的方法的流程图。
部件列表
10 位置指示系统
12 坐标系
14X 轴
16Y 轴
18Z 轴
20 控制阀
22 多个位置指示装置
24 控制阀壳体
26 第一位置指示装置
28 第二位置指示装置
30 第三位置指示装置
32 控制阀支架
50 第一线性换能器杆
60 第一螺柱
70 承载装置
72 承载壳体
74 垫环
86 第一开口
88 第二开口
90 垫环开口
100 带螺纹的部分
102 约束部分
104 协作部件
106 第一垫圈
108 第二垫圈
110 第一凸肩
112 第二凸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电气公司,未经通用电气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07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