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受限空间作业实训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69891.7 | 申请日: | 2012-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01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陆春荣;曹洪印;许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9B9/00 | 分类号: | G09B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王寿刚 |
地址: | 21004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受限 空间 作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教学用的受限空间作业实训装置,用于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的教学和实训。
背景技术
受限空间作业涉及的领域广、行业多,作业环境复杂,危险有害因素多,容易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严重后果;作业人员遇险时施救难度大,盲目施救或救援方法不当,又容易造成伤亡扩大。
部分受限空间作业单位和作业人员由于安全意识差、安全知识不足,没有制定受限空间安全作业制度或制度不完善、不严格执行,安全措施和监护措施不到位、不落实,实施受限空间作业前未做危害辨识,未制订有针对性的应急处置预案,缺少必要的安全设施和应急救援器材、装备,或是虽然制订了应急预案但未进行培训和演练,作业和监护人员缺乏基本的应急常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导致事故状态下不能实施科学有效救援,使伤亡进一步扩大。
因此,必须要广泛开展受限空间作业安全宣传和教育。而目前国内还没有相应的培训装置,在教学过程中只能理论讲解,而不能进行操作,影响了学生对受限空间作业危险性的认识和感知,生产操作也难以实现“零距离”对接。为了实现高职教育的化工类专业职业化人才培养目标,适应相应化工岗位的工作要求,“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成为当今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其最有效的途径是将真实的生产情境“移植”到教学实践中来,力求采用某真实反应器装置提供教学时的“教”和“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受限空间作业的教学设备,能够展示某反应器基本结构,能够进入反应器内部进行相关的检修和操作,培养学生掌握受限空间作业的基本程序,采用真实反应器装置提供教学时的“教”和“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受限空间作业实训装置,包括反应器,所述反应器设有用于人进出反应器内部的人孔;
所述反应器为封闭空间,反应器与外部管道通过法兰、封头连接;
所述反应器包括筒体、进料口、出料口和搅拌器,所述出料口设置在筒体的底部,所述搅拌器从筒体顶部正中心伸至筒体内部, 所述进料口设置在筒体的斜上侧;
所述搅拌器固定连接于用于驱动搅拌器转动的电机;
所述搅拌器为螺旋状。
本发明由反应器筒体与相应法兰、封头相连,内置搅拌器,另配置有进料口、出料口及电机,对反应物料进行搅拌反应,采用了一种工业过程的反应器设备作为实训教学装置,其与工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具有相同的尺寸和比例,且该装置可通过人孔进入内部进而观察其内部结构,方便学生理解和实际操作,具有教学方便性和真实性;所述装置具有高仿真性,达到教学与岗位操作技能相结合的目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特点在于可进行与工厂实际运行同样的操作,且通过人孔进入装置内进行相关操作和外部应急救援操作,便于教学时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进行实训演练操作;可根据工厂实际生产情况,针对该反应器内部受限空间作业及其应急救援进行实训教学,培养学生对受限空间作业及其应急救援的能力,使学生能掌握正确的受限空间作业方法及其应急救援措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 人孔;2电机;3 进料口;4 出料口;5搅拌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受限空间作业实训装置,包括反应器,所述反应器设有用于人进出反应器内部的人孔1,所述反应器为封闭空间,反应器与外部管道通过法兰、封头连接,所述反应器包括筒体、进料口3、出料口4和搅拌器5,所述出料口4设置在筒体的底部,所述搅拌器5从筒体顶部正中心伸至筒体内部, 所述进料口3设置在筒体的斜上侧,搅拌器固定连接有用于驱动搅拌器5转动的电机2。装置采用466×2200×8做反应器筒体,与相应500法兰、500×8封头相连,进料口为φ40×3.0,出料口为φ45×3.0,人孔为φ65×3.0,搅拌器为螺旋状,便于反应物料的搅拌均匀。
以上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了本发明,然其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98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备铜双大马士革结构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独立冗余磁盘阵列系统及其初始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