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航空荧光渗透检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69751.X | 申请日: | 2012-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85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程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春兴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91 | 分类号: | G01N21/9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21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航空 荧光 渗透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空飞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航空零件探伤技术,尤其是一种航空荧光渗透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在航空、航天、兵器系统,零部件表面缺陷的检测大部分采用的是荧光渗透探伤技术。零部件表面存在的缺陷,如细小裂纹,肉眼很难看清,必须通过荧光渗透探伤方法对零部伯进行检测。目前往往利用简单的检测设备,通过手工操作方式进行检测,虽然简单的检测设备和手工操作能够实现零件的荧光渗透探伤作业,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检测效率低。
荧光渗透检测技术的原理是通过一定方法使荧光渗透剂渗入待检测工件表面裂纹中,经过清洗、干燥从而去除检测工件表面的参透剂水份,再在待检测工件表面施加显像剂,在毛细作用下,裂纹中的渗透剂被吸附到待检测工件表面,然后在黑光灯下进行缺陷检测。
而目前采用人工检测操作方式进行,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操作人员要搬运待检测工件,劳动强度大;操作人员与操作现场直接接触,操作现场不封闭,挥发、飞溅的荧光渗透剂液以及漂浮的显像剂不仅对操作人员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还严重影响了周围环境,施加的渗透剂完全靠毛细作用渗入待检测工件表面的裂纹内,利用率非常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较好的施工操作环境、减轻操作工人劳动负荷的航空荧光渗透检测方法。
实现本发明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航空荧光渗透检测方法,包括施加渗透剂单元、预清洗单元、干燥单元、浸蚀处理单元、后清洗单元、施加显像剂单元和检测单元,其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相对封闭的结构,将施加渗透剂单元、清洗单元、干燥单元、施加显像剂单元和检测单元分别置于独立的相对封闭结构内;
将待检测工件装载到输送装置上;
通过所述输送装置将待检测工件送至所述施加渗透剂单元,以给待检测工件施加渗透剂;
所述输送装置继续前行,将待检测工件送至所述预清洗单元,以完成对待检测工件表面现象的水清洗;
所述输送装置继续前行,将待检测工件送至所述浸蚀处理单元,以完成对待检测工件表面现象的浸蚀处理;
所述输送装置继续前行,将待检测工件送至所述后清洗单元,以完成对待检测工件表面现象的后清洗;
所述输送装置继续前行,将待检测工件送至所述施加显像剂单元,以给待检测工件施加显像剂;
所述输送装置最后将待检测工件送至所述检测单元。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检测单元为后乳化荧光渗透检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渗透剂施加采用浸涂法,其浸涂时间小于整个渗透时间的一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预清洗单元或/和后清洗单元的水压小于或等于25psi。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预清洗单元的冲洗时间小于或等于120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一种航空荧光渗透检测方法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为:
1)具有较好的施工操作环境;
2)减轻操作工人劳动负荷;
3)环境污染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种航空荧光渗透检测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本发明一种航空荧光渗透检测方法的最佳实施例之一,参见附图1,其包括施加渗透剂单元、预清洗单元、干燥单元、浸蚀处理单元、后清洗单元、施加显像剂单元和检测单元,其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相对封闭的结构,将施加渗透剂单元、清洗单元、干燥单元、施加显像剂单元和检测单元分别置于独立的相对封闭结构内;
将待检测工件装载到输送装置上;
通过所述输送装置将待检测工件送至所述施加渗透剂单元,以给待检测工件施加渗透剂;
所述输送装置继续前行,将待检测工件送至所述预清洗单元,以完成对待检测工件表面现象的水清洗;
所述输送装置继续前行,将待检测工件送至所述浸蚀处理单元,以完成对待检测工件表面现象的浸蚀处理;
所述输送装置继续前行,将待检测工件送至所述后清洗单元,以完成对待检测工件表面现象的后清洗;
所述输送装置继续前行,将待检测工件送至所述施加显像剂单元,以给待检测工件施加显像剂;
所述输送装置最后将待检测工件送至所述检测单元。
所述检测单元为后乳化荧光渗透检测。
所述渗透剂施加采用浸涂法,其浸涂时间小于整个渗透时间的一半。
所述预清洗单元和后清洗单元的水压小于25ps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春兴精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春兴精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97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