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造玻璃容器用的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69498.8 | 申请日: | 2012-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31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陆卫平;马雪元;张振强;徐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伟恒模具铸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9/325 | 分类号: | C03B9/325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造 玻璃 容器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玻璃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造玻璃容器用的模具。
背景技术
玻璃容器如玻璃杯、化妆品瓶、各类酱菜瓶、花瓶和酒瓶以及饮料瓶等等等等,此类玻璃瓶容器的制作均需依赖相应的瓶模。关于制造玻璃容器用的瓶模,在专利文献中不乏见诸,其中围绕制作啤酒瓶和葡萄酒瓶的玻璃模具居多,典型的如公开号CN101298355A推荐的制作玻璃容器用的模具,该专利技术方案在一对瓶半模的上部并且对应于瓶颈腔的周围开设保温孔,使瓶颈腔周围的温度提高,以便在成型过程中两次吹气时使液料即玻璃熔体分布均匀,保障瓶子颈部的壁厚一致;公开号CN101298356A提供了一种制作玻璃容器的模具,该方案与前述的CN101298355A有着异曲同工之效,具体可参见该专利申请的说明书第1页第12行至第2页第10行;CN101298357A公开了一种加工玻璃容器用的模具,该专利申请方案是在一对半模的高度方向并且围绕半模的周围间隔开设上、下贯通的通风孔,由通风孔降低瓶子的温度,避免瓶子因高温而变形;CN101298358A披露了一种玻璃容器加工用的模具,其是在一对瓶半模的外壁上开设散热孔,使散热加快,模腔温度快速降低,提高瓶子的成型速度,改善单位时间内的生产量;CN101298360A公诸了一种加工玻璃容器的模具,该方案是在瓶模腔的高度方向的两侧各开设一抽真空槽,并且在底模的底模芯的侧缘开设与抽真空槽的数量相等并且相通的通气孔,在底模芯的中央开设一用于与抽真空装置管路连接的并且与通气孔相通的中心孔,该方案可改善一对瓶半模的合模效果,控制一对半模出现变形,使加工出的玻璃容器平滑无肋而藉以保证质量。
除上述中国专利申请外,JP特开2004-31237A公开有小口径玻璃瓶成型模设计-行列机吹-吹法制瓶,W02006/098984A2报道有玻璃成型模具,US2006/0213632A1推荐有玻璃成型模具,这三项专利方案均围绕有利于模具的散热而提出的。
上述专利技术方案均是针对具有瓶颈的诸如啤酒瓶和红酒瓶提出的,应该说各有技术上的独特长处,但是存在通弊,因为玻璃制品在玻璃模具中成型后需要用瓶钳将成形的玻璃瓶从模具中取出,越是高档的葡萄酒瓶对质量要求越高,具体体现在对瓶颈肩部位的形状的一致性要求严苛。众所周知,用于成型葡萄酒瓶的瓶模靠近瓶颈肩成型的部位的厚度较厚,热量难以快速散发,于是,当用瓶钳取出瓶子时,瓶子的颈肩部位的玻璃料由于温度高而并未达到象瓶体那样的硬化程度,也就是说,瓶子的颈肩部仍具有一定的塑性,因此在瓶钳挟取时,容易因瓶子自身的重力而导致瓶子的颈肩部位拉长变形,影响瓶子的质量。
实用新型授权公告号CN201746442U推荐的“制作玻璃容器用的模具”技术方案是在一对瓶半模的上部并且在围绕瓶颈腔的侧面各间隔开设热传递柱孔,在各热传递柱孔内置入即植入一热传递柱。该专利方案着实具独具匠心之处,即客观体现了说明书第3页所称的技术效果。但是,依然存在缺憾:因为由于热传递柱将热量传递给外界的方式表现为自然传递,而非强制式传递,因此传递速度相对缓慢,从而不足以极致地发挥出快速冷却效果。因此仍有改进的必要,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体现良好的强制冷却效果而藉以提高对瓶子的成型速度并且保障瓶子的瓶体圆整度与饱满度和有利于根据需要而对冷却速度实施调节的制造玻璃容器用的模具。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制造玻璃容器用的模具,包括一对形状相同的并且彼此面对面设置的瓶半模和一用于与抽气装置连接的底模,各瓶半模的内壁形成有由瓶体腔、瓶颈腔以及位于瓶体腔与瓶颈腔之间的颈肩腔共同构成的瓶模腔,并且在各瓶半模的内壁还形成有一底模腔,底模腔位于瓶体腔的下方,底模与底模腔相配合,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一对瓶半模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瓶颈腔的位置开设有与瓶颈腔相通的至少一个第一泄气孔,而在对应于所述颈肩腔的位置同样开设有与颈肩腔相通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泄气孔的数量相等的第二泄气孔,并且在一对瓶半模上各开设有数量与第一泄气孔相等的纵向出气道,所述的第一泄气孔和第二泄气孔均与纵向出气道相通,在所述的底模腔上凹设构成有一气道,在对应于该气道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纵向出气道相通的气量调节装置腔,在该气量调节装置腔内设置有一气量调节装置,在所述的底模的高度方向开设有数量与所述纵向出气道的数量相等的抽气孔,并且各抽气孔具有一引气道,引气道的位置与所述的气量调节装置腔相对应,并且与气量调节装置腔相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伟恒模具铸造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伟恒模具铸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94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