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钻(冲)孔灌注桩在泥浆包围中的干施工新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068966.X 申请日: 2012-03-07
公开(公告)号: CN103306276A 公开(公告)日: 2013-09-18
发明(设计)人: 谢世尊;谢刚 申请(专利权)人: 谢世尊;谢刚
主分类号: E02D5/38 分类号: E02D5/38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361009 福建省厦门***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灌注 泥浆 包围 中的 施工 新法
【说明书】:

所属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土木工程桩基基础施工技术领域。 

钻(冲)孔灌注桩(简称钻(冲)孔桩,下同),起源于国外,上世纪五十年代传入我国,得到了很大发展,是当今国内外重要、大型或特大型工程建筑物,首选或不可替代的主流桩基础结构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公路、铁路桥梁、水利、港口、石油、化工、冶金、工业民用建筑及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 

背景技术:

钻(冲)孔桩具有承载力大、适应复杂地质,陆域、水上均可简便施工等多方面的优点。但是,由于传统施工方法的不完善周密,给钻(冲)孔桩造成了五大弊端:1、身残(先天性缺陷:钢筋遭腐蚀、混凝土保护层质量低劣)、2、体弱(桩体强度不高)、3、断桩隐患(超软土层缩颈、砂层塌孔引发断桩)、4、高碳耗能,多用水泥、5、施工操作均在黑暗的钻(冲)孔中进行,施工事故不易发现,质量失控)。上述这些弊端所造成的后果是给工程建筑物埋下安全隐患,缩短使用寿命(一般设计使用50年),而且不能做到低碳减排。 

鉴于钻(冲)孔桩在建筑物中占具的重要位置,不能让其身负重病在恶劣的环境中承担巨大的上部结构荷重,应当想方设法予以克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如下: 

1、彻底消除桩体先天性质量缺陷(钢筋笼受腐蚀、混凝土保护层质量低劣); 

2、消除断桩隐患; 

3、大幅度提升桩体质量等级,与上部结构(墩、柱、梁、塔)同一水平; 

4、降低桩体水泥用量及损耗,达到低碳减排效果; 

5、将施工操作从黑暗中暴露于强光之下,采用摄像等仪器设备,全程跟踪,监控施工质量并留下影像记录,作为处理质量事故及验收的原始资料。 

采用的技术方案: 

在钻(冲)孔施工作业中、泥浆既有维护孔壁稳定不塌孔的重要作用,却也是产生上述五大弊端的根本原因。利、害并存,而泥浆又不能弃之不用。 

因此,本技术方案的主导思路是在施工全过程中,继续保留对泥浆的利用, 扬其护壁之所长,避其产生弊端之所短。具体技术措施如下: 

1、首选塑料(PVC)薄膜(或其他材质薄膜)制成专用圆柱形囊体为钻(冲)孔桩配置外模(9)及内囊(10)。外模(9)相当于桩体施工所采用的模板,内囊(10)则是内储泥浆用来平衡外模(9)所承受的泥浆压力,消除压差。外模(9)套在内囊(10)外面,串连固定密封于导管(5)的下端处,形成一个在泥浆包围之中而无泥浆的清洁干净环境(简称无浆区,下同)(如图3所示),这是本技术方案的核心技术举措,成败的关键所在。 

2、在无浆区内,钢筋笼(4)安居其中,不与泥浆、孔壁接触、摩擦,桩体混凝土亦在此灌注,不与泥浆(3)、孔壁(7)接触、摩擦。两者均不受泥浆及其他有害物质的污染,因而彻底消除了先天性的质量缺陷(钢筋受腐蚀、保护层质量低劣)。 

3、在无浆区内,因滑移钢护筒(2)和外模(9)的遮挡作用,超软土层缩颈,砂层塌孔可能引发的断桩隐患,将可以得到消除。 

4、在无浆区内,由于能够使用高频振捣器(17),因而可以小塌落度半干硬性混凝土替代高流动度混凝土,调动现代一切制作优质钢筋混凝土的技术手段,将桩体质量等大幅度提升(C50、C60、……),与上部结构(墩、柱、梁、塔)同一质量水平,共同经历百年以上的使用寿命。 

5、在无浆区内,由于使用了低流动度的混凝土以及减少其他施工损耗,水泥用量被节约下来,使得钻(冲)孔桩的制作成本降低,更能取得低碳减排的效果。 

6、在无浆区内,虽仍然处于水下地层钻(冲)孔的泥浆包围中,却有了设置强光灯(11)、摄像头(12)和渗漏监测仪(13)的条件,因而可以将全部施工操作暴露于强光照射之下,施工人员可以全程跟踪,从视频中看到所有的施工作业情况,并留下影像资料,作为评估、处理、质量事故、验收的原始记录。 

总而言之,钻(冲)孔泥浆中无浆区的实现,一举解决了上述的五大技术问题,具有“四两拨千斤,一石多鸟、一箭多星”的技术先进性。而且不因干、湿施工方法的更迭增加工程成本,取得多项效益而不需投入,具有极其良好的经济性。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世尊;谢刚,未经谢世尊;谢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89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