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井下定向动力钻具工具面动态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68764.5 | 申请日: | 2012-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61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张凤久;何保生;周建良;曹砚锋;李汉兴;武广瑷;张春阳;杨立平;范白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E21B44/00 | 分类号: | E21B4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徐宁;关畅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下 定向 动力 工具 动态 控制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井下定向动力钻具工具面动态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套工具面解码系统、一套动态工具面控制系统、一套顶驱/转盘伺服和制动系统、一套顶驱/转盘角度传感系统和一套顶驱/转盘角度信号处理系统;所述工具面解码系统的输入端连接钻井系统中的MWD系统压力信号传感器,输出端连接所述动态工具面控制系统,所述动态工具面控制系统预置在监控计算机中,所述动态工具面控制系统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顶驱/转盘伺服和制动系统,所述顶驱/转盘伺服和制动系统连接顶驱/转盘和所述顶驱/转盘角度传感系统,所述顶驱/转盘角度传感系统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顶驱/转盘角度信号处理系统,所述顶驱/转盘角度信号处理系统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动态工具面控制系统;其中,MWD表示随钻测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定向动力钻具工具面动态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钻井动力系统为顶驱情况下的设置:钻头连接弯角式造斜动力钻具,所述弯角式造斜动力钻具连接随钻测量系统,所述随钻测量系统连接钻杆,所述钻杆上端穿过钻台,所述钻杆顶部连接顶驱,所述顶驱上设置顶驱角度传感器,所述顶驱连接立管,所述立管上设置MWD系统压力信号传感器;所述MWD系统压力信号传感器连接工具面解码系统,所述顶驱连接顶驱伺服和制动系统,所述顶驱角度传感器连接顶驱角度信号处理系统,所述工具面解码系统、顶驱伺服和制动系统、顶驱角度信号处理系统均连接所述动态工具面控制系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定向动力钻具工具面动态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钻井动力系统为转盘情况下的设置:钻头连接弯角式造斜动力钻具,所述弯角式造斜动力钻具连接随钻测量系统,所述随钻测量系统连接钻杆,所述钻杆上端连接方钻杆,所述方钻杆穿过安装在钻台上的转盘,所述转盘上设置有转盘角度传感器,所述方钻杆上端连接水龙头,所述水龙头上端连接立管,所述立管上安装MWD系统压力信号传感器,所述MWD系统压力信号传感器连接工具面解码系统,所述转盘连接转盘伺服和制动系统,所述转盘角度传感器连接转盘角度信号处理系统,所述工具面解码系统、转盘伺服和制动系统、转盘角度信号处理系统均连接所述动态工具面控制系统。
4.一种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井下定向动力钻具工具面动态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钻井系统中的MWD系统压力信号传感器采集井下MWD信号,并将采集到的井下MWD信号传送给工具面解码系统,工具面解码系统根据接收到的井下MWD信号,求解出井下工具面信息,并将井下工具面信息传递给动态工具面控制系统;
2)动态工具面控制系统将接收到的井下工具面信息进行解码,并进行逻辑判断,判断是否超出动态工具面控制系统中设定的阈值:如果不超出设定阈值,则不采取调整措施,继续钻进;如果超出设定阈值,则启动顶驱/转盘伺服和制动系统中的伺服系统;
3)顶驱/转盘伺服和制动系统中的伺服系统调整顶驱/转盘的角度,此时,顶驱/转盘角度传感系统将顶驱/转盘的角度值反馈给顶驱/转盘角度信号处理系统,顶驱/转盘角度信号处理系统将反馈信号进行信号处理,传给动态工具面控制系统;
4)动态工具面控制系统判断顶驱/转盘当前的角度值是否达到设定的角度值,如果没有达到设定的角度值,则返回步骤3),顶驱/转盘伺服和制动系统中的伺服系统继续调整顶驱/转盘的角度;如果达到设定的角度值,则启动顶驱/转盘伺服和制动系统中的制动系统;
5)顶驱/转盘伺服和制动系统中的制动系统制动顶驱/转盘,实现刹车,锁定工具面并继续钻进;
6)返回步骤1),工具面解码系统持续接收井下MWD信号,实时跟踪井下工具面情况,对井下工具面进行动态调整控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井下定向动力钻具工具面动态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适用于钻进动力系统为顶驱/转盘时:设定初始工具面、动态控制工具面和消除滑动钻进期间的钻压滞后效应,三种工作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876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安全性信息交互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防裂抗蚀增塑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