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凝油速溶新技术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67700.3 | 申请日: | 2012-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82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孙庆东;赵志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庆市圣研圣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8/58 | 分类号: | C09K8/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63311 黑龙江省大***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速溶 新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精细化学品制液,特别涉及用于油田凝油,超凝油速溶,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种新型速溶技术。
背景技术:
大庆油田在开发生产过程中,钻井、油气开采等各项工艺过程都采用了大量化学品,主要有矿物质、天然材料、有机物、无机物、高分子材料等。随着化学品的注入,由于油层性质和开发过程中诸多因素影响,在地层及井筒的冷热交替层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凝结。又因为油层内有大量的细菌产生、高聚物等沉积,沥青质、胶质、蜡质的凝结,导致采出液含水不断增高,致使采油井产油量明显下降。所以必须有效清除各种不利因素,降低凝油超凝油凝结率,使其转化为小分子水包油型的微乳液状,可自由流动从而提高石油与天然气的产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普通凝油降粘技术中的缺陷与不足,提供一种凝油速溶新技术,其不仅能有效提高降凝效果,保持降凝效果时间长,提高原油采收率,而且是无危险,无刺激气味,无腐蚀,不会伤害地层的新型安全环保产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凝油速溶新技术,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
壬二酸二辛脂5%-10%、三聚磷酸钠0.2%-0.5%、马来酸酐2%-5%、丙烯酸十八脂0.9%-3%,丙烯酰胺1%-3%,其余为水。
本发明一种凝油速溶新技术机理如下:
凝油速溶新技术是由:壬二酸二辛脂5%-10%、三聚磷酸钠0.2%-0.5%、马来酸酐2%-5%、丙烯酸十八脂0.9%-3%,丙烯酰胺1%-3%等多种成分组成。它对凝油中的沥青质、胶质、蜡质产生强效的亲近感和转化的分散作用。在切断凝油大分子间的链接后逐个包围,破除固体颗粒相吸性,使固体颗粒间互相排斥。同时发挥它降低固液界面张力的性能,使页岩油、焦砂油、凝油、超凝油均溶解转化为小分子、水包油微乳液形状、能自由流动,可以随采出液一并被抽走,从而实现节能增产增效的目的。
本发明所述的凝油速溶新技术与各种凝油、超凝油在低温静止条件下反复试验证明乳化降粘率达到98.6%,与其它降凝产品相比效果显著,不但能对油层及井筒所产生的凝油超凝油进行完全溶解,保持溶解能力时间长,溶解后对地层无伤害,而且是无危险,无刺激气味,无腐蚀,环保、节能、安全、操作简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采用的凝油速溶新技术配方如下: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
壬二酸二辛脂10%、三聚磷酸钠0.5%、马来酸酐5%、丙烯酸十八脂3%,丙烯酰胺3%,水78.5%。
上述各组分的药剂与水在常温下混溶后搅拌均匀即可。
本例配方在油井中的使用效果,参照下表1:
表1.实施例1的使用效果:
从表1可见,在降凝前后,其日液、日油、回压指标有十分明显不同,延长生产周期70天,356-22井增油405t,386-26井增油196t,证明本配方有良好的降凝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庆市圣研圣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大庆市圣研圣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77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用剪刀
- 下一篇:利用电光效应抑制脉冲激光束受激布里渊散射的装置和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