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浏览器的即时通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210065632.7 | 申请日: | 2012-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127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梁超;沈旦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新与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L12/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19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浏览器 即时 通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即时通信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浏览器的即时通信方法,包括单人及多人的即时文字通讯,即时语音通讯和即时视频。
背景技术
即时通信(IM)是指能够即时发送和接收互联网消息等的业务。即时通信自1998年面世以来,特别是近几年的迅速发展,即时通信的功能日益丰富,逐渐集成了电子邮件、博客、音乐、电视、游戏和搜索等多种功能。即时通信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聊天工具,它已经发展成集交流、资讯、娱乐、搜索、电子商务、办公协作和企业客户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化信息平台。
目前实现即时通讯有以下几种方案:
1.socket连接:socket技术广泛用来桌面端的即时通讯领域(如QQ客户端,skype等通讯软件,但在浏览器上无法执行。
2.websocket链接:websocket技术产生于HTML5标准下,目前支持HTML5技术的浏览器有IE9,FIREFOX,CHROME,SAFARI等浏览器。但占国内浏览器份额最大的IE6,7,8版本的浏览器无法支持此项技术。
3.flash技术:flash技术普遍用在浏览器上,但flash技术稳定性不高,且依赖第三方的插件,普通用户无法直接使用。
4.短轮询:客户端(浏览器)频繁访问服务器以获得相对的“准实时”消息,优点在于对浏览器版本没有要求;缺点是客户端需要建立对服务器的频繁访问,连接开销大。
5.长连接:也叫服务器推技术.即不需要对服务器进行请求,服务器就能将消息推送到浏览器客户端的技术。缺陷在于需要依赖特定的web服务器,在大访问量的情况下,无法进行有效的集群技术。
由上可见,现有的各种即时通信或者依赖于特定的平台,或者连接开销大,影响效率。因此有必要提供新的基于浏览器的即时通信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浏览器的即时通信方法,能够保证服务器开销小,可扩展性高且平台无关。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浏览器的即时通信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a)利用内存数据库设置用户在线状态服务器,实时记录在线用户列表;b)利用内存数据库设置消息队列MQ,保存待发送消息;c)客户端浏览器通过异步数据传输向服务器端不断请求消息并处理返回结果。
上述的基于浏览器的即时通信方法,其中,每个已登录的客户端定时请求服务器以询问是否有发送到此客户端的消息;服务器解析请求消息后,先处理需要在消息队列MQ中删除的信息,再查询消息队列MQ中是否有此用户的新消息,如果有就按协议封装数据返回给客户端,返回客户端请求成功信息;如没有消息就休眠此线程N秒,N为正整数,等待N秒后再次查询消息队列MQ中是否有此用户的新消息,当休眠次数已经达到系统配置的最大次数就跳出此循环,返回空数据。
上述的基于浏览器的即时通信方法,其中,所述消息队列MQ设有过期时间监控,如果在过期时间之内客户端没有请求,则认为客户端已经下线,删除消息队列中的消息并更新用户在线状态服务器。
上述的基于浏览器的即时通信方法,其中,所述服务器端通过负载均衡器将客户端浏览器请求分发到不同的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将即时消息的内容保存到内容数据库集群。
本发明对比现有技术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浏览器的即时通信方法,通过设置两个内存数据库分别处理在线用户列表和消息队列列表,客户端浏览器通过异步数据传输向服务器端不断请求消息并处理返回结果,不需要实时获取服务器状态,从而实现跨平台即时通信,易于扩展且保证服务器开销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基于浏览器的即时通信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基于浏览器的即时通信原理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基于浏览器的即时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本发明基于浏览器的即时通信系统架构示意图。
请参见图1,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基于浏览器的即时通信方法,本发明使用的服务器包括:
用户在线状态服务器:即时消息只向在线用户发送,所以用户在线状态服务器保存在线用户信息;
应用服务器:处理用户浏览器请求的服务器;
内容数据库集群:永久保存用户即时消息的内容数据库集群;
协议:抽象的数据存储和发送的格式定义;
www:客户端浏览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新与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新与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56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