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超越离合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65140.8 | 申请日: | 2012-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66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赖建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赖建福 |
主分类号: | F16D41/063 | 分类号: | F16D41/063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63706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超越离合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超越离合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超越离合器有滚柱超越离合器和契块超越离合器两大类,但由于他们都是线接触而且接触面都会产生滑动摩擦,具有容易磨损的缺点,所以其堵转力矩小且接触面容易磨损,使用寿命比较短。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扭矩、长寿命的新型超越离合器,该新型超越离合器具有接触面积大,材料应力小,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超越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截面呈飞轮状的扭矩轮和套设在扭矩轮外围的扩张夹片组,以及设在扩张夹片组外围的摩擦轮,所述扩张夹片组是由多个截面呈楔形状的扩张夹片首尾排列构成的环形状,所述扩张夹片外环表面与摩擦轮内环表面设计成环面接触结构,所述扩张夹片楔形大端侧面与扭矩轮飞轮齿端侧面之间设有预紧力弹簧,所述扩张夹片内环表面与扭矩轮飞轮齿形外侧面表面设计成环面接触结构。
上述扭矩轮飞轮齿形外侧面与扩张夹片内环表面之间设有面滚柱轴承。
上述面滚柱轴承与扭矩轮飞轮齿端侧面之间设有平衡弹簧。
上述扭矩轮与扩张夹片相接触的面上设有储油槽。
上述扭矩轮与扩张夹片上设置加力杠杆槽,在扭矩轮与扩张夹片之间设置有插置于加力杠杆槽中的加力杠杆。
上述扩张夹片任意一个侧面以上设有限位凸块与设在其旁侧控制轮上的限位孔配合定位。
上述控制轮与扭矩轮上对应设有穿设锁定孔的锁定销。
上述控制轮上设有的限位孔的轴线H与预紧力弹簧弹力的方向K不相垂直。
上述扩张夹片外环表面设置导通槽。
上述扩张夹片外环表面与摩擦轮内环表面为摩擦系数较大的摩擦面,扩张夹片内环表面与扭矩轮飞轮齿形外侧面表面为摩擦系数较小的摩擦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受力面为面接触,材料应力小,使用寿命长;(2)堵转力矩比传统的超越离合器大5至10倍;(3)带有滚柱、滚珠、滚针等滚动材料的接触面为纯滚动运动不容易磨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组装状态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组装状态剖面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组装状态剖面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四组装状态剖面图(其为扭矩轮在扩张夹片组和摩擦轮外面,摩擦轮在最里面,带面滚柱轴承的);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五立体构造示意图(其为扭矩轮在扩张夹片组和摩擦轮外面,摩擦轮在最里面,带加力杠杆的);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五组装状态剖面图(其为扭矩轮在扩张夹片组和摩擦轮外面,摩擦轮在最里面,带加力杠杆的);
图10是限位凸块与限位孔的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阐述。
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本发明的超越离合器,包括截面呈飞轮状的扭矩轮2和套设在扭矩轮2外围的扩张夹片组3,以及设在扩张夹片组外围的摩擦轮4,扩张夹片组3是由多个截面呈楔形状的扩张夹片5首尾排列构成的环形状,扩张夹片外环表面6与摩擦轮内环表面7设计成环面接触结构,扩张夹片楔形大端侧面8与扭矩轮飞轮齿端侧面9之间设有预紧力弹簧10(但不局限于此),扩张夹片内环表面11与扭矩轮飞轮齿形外侧面表面12设计成环面接触结构。摩擦轮与扭矩轮的力矩输出与输入端,两者可自由互换。
上述结构的工作原理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赖建福,未经赖建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51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