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氮氧传感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65107.5 | 申请日: | 2012-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81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肖建中;夏风;覃剑;修吉平;熊建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湖北丹瑞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30 | 分类号: | G01N27/30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曹葆青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传感器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氮氧化物气体的测量传感器,适用于汽车尾气、冶金行业氮氧化物气体的测量。
背景技术
氮氧化物(NOx)是指NO和NO2的混合物,是产生酸雨等酸性沉降物主要原因之一的有害气体,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破坏。随着汽车的不断增加,其尾气的排放增加了大气中的NOx气体含量,为控制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含量,需要检测氮氧化物的含量,监控汽车等排放的氮氧化物。
氮氧传感器目前主要有:半导体型、浓差电势型以及复合电势型。半导体型传感器对气体的选择性相对较差、稳定性也相对较差;浓差电势型对密封要求较高;复合电势型传感器结构复杂,易于失效,而且目前这些传感器均不能分别测量NO和NO2气体,因而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氮氧传感器,该传感器可以同时测量尾气中NO和NO2的含量,同时可以得到NOx的含量。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氮氧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氧化锆基体,二个敏感电极及一个参考电极;氧化锆基体的材料为氧化钇稳定氧化锆,二个敏感电极均位于氧化锆基体上,用于与被测气体接触,其中一个敏感电极对NO气体较敏感,另一个敏感电极对NO2气体较敏感,参考电极位于氧化锆基体的另一面,用于与空气接触,二个敏感电极分别与参考电极电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对NO气体较敏感的敏感电极由NiO制成,或者由NiO和YSZ的复合材料制成,复合材料中YSZ的体积百分比为5~30Vol%;对NO2气体较敏感的敏感电极由CuO层和覆盖层构成,覆盖层由含Mn元素0~10Vol%的尖晶石材料制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氧化锆基体为三氧化二钇含量为5~8mole%的氧化锆陶瓷材料制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再进一步改进,该传感器还包括加热器,加热器由加热层和设置在加热层内的加热电阻构成,加热电阻与加热层之间绝缘,加热器与氧化锆基体之间设置有供参考电极与空气接触的空气通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加热电阻由金属Pt制成;加热层与氧化锆基体的材料相同,均由三氧化二钇含量为5~8摩尔%的氧化锆陶瓷材料制成。
基体可采用陶瓷流延或轧膜以及注射成型等方法制造,NO敏感电极及NO2敏感电极可采用丝网印刷方法制备。
本发明提供的氮氧传感器可以同时测量尾气中NO和NO2的含量,同时可以得到NOx的含量。本发明提供的氮氧传感器,其工作范围为350~800℃,可检测氮氧化物的浓度范围是5~3000ppm,响应时间可达到1.2秒。本发明结构简单,响应速度快,并具有性能稳定,制作工艺简单的测量范围宽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是本发明提供的氮氧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具体实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采用图2所示装置,电极2中YSZ含量不同(5~30vol%YSZ),电极3为CuO上覆盖有5vol%Mn的尖晶石,以及电极4为Pt所组成的传感器,不同NO2气体浓度条件下的电势值E1和E2。
图4为采用图2所示装置,NiO(+15wt%YSZ)电极在不同NO2气体浓度条件下得到的NO含量与电势的关系图。
图5为采用图2所示装置,CuO电极在不同NO2气体浓度条件下得到的NO含量与电势的关系图。
图6为由图4和图5的结果得到的NiO(+15wt%YSZ)电极与CuO电极电势与NO和NO2含量之间的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2所示,传感器由氧化锆基体1,二个敏感电极2、3及一个参考电极4组成。氧化锆基体1作为固体电解质,其材料为氧化钇稳定氧化锆(YSZ),敏感电极2和3均位于氧化锆基体1上,用于与被测气体接触。参考电极4位于氧化锆基体1的另一面,参考电极4用于与空气接触,二个敏感电极2、3分别与参考电极4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湖北丹瑞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中科技大学;湖北丹瑞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51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壶(蓝色间白点)
- 下一篇:饭盒(悠悦四加一微波饭盒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