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态调节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65087.1 | 申请日: | 2012-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938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戴志勇;陆伯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默顿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9/02 | 分类号: | H02H9/02;H02J3/01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天龙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5 | 代理人: | 周建观 |
地址: | 21301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态 调节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节器,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动态调节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动态调节器包括外壳、散热底座、第一接线端子排、第二接线端子排、第一可控硅模块、第二可控硅模块和PCB控制板,所述第一接线端子排、第二接线端子排、第一可控硅模块、第二可控硅模块分别固定连接在散热底座上,第一可控硅模块的输入端、第二可控硅模块的输入端分别通过导电体与第一接线端子排电连接,第一可控硅模块的输出端、第二可控硅模块的输出端分别通过导电体与第二接线端子排电连接,第一可控硅模块的控制端、第二可控硅模块的控制端分别与PCB控制板相应的输出端电连接,而这种结构存在一定的缺点:第一、由于可控硅模块在导通时导通电阻高,因而发热量高,虽然由散热底座进行散热,但是散热底座的散热效果有限,有时会由于可控硅模块在工况下温度较高,散热不够,导致可控硅模块的损坏;第二、该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浪涌、谐波,使得可靠性低,从而影响了该产品的正常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不仅散热效果好,而且能够抑制涌流、谐波的动态调节器。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动态调节器,包括外壳、散热底座、第一接线端子排、第二接线端子排、第一可控硅模块、第二可控硅模块和PCB控制板,所述第一接线端子排、第二接线端子排、第一可控硅模块、第二可控硅模块分别固定连接在散热底座上,所述第一可控硅模块的输入端和第二可控硅模块的输入端分别通过导电体与第一接线端子排电连接,第一可控硅模块的输出端和第二可控硅模块的输出端分别通过导电体与第二接线端子排电连接,第一可控硅模块的控制端和第二可控硅模块的控制端分别与PCB控制板相应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接线端子排还通过导电体与第二接线端子排电连接,所述外壳的两个相对的侧壁分别卡装在散热底座上,而其:
a、所述散热底座具有沉孔,沉孔内设有散热风扇,且散热风扇与散热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散热风扇的电源线与PCB控制板电连接;
b、所述散热底座上还固定连接有第一温度控制开关,且第一温度控制开关位于第一可控硅模块和第二可控硅模块之间,所述第一温度控制开关与PCB控制板电连接;
c、所述PCB控制板包括电源模块、触发控制模块、限流保护模块和阻容吸收回路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同时与散热风扇的电源线和第一温度控制开关电连接,所述限流保护模块的输入端与触发控制模块相应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阻容吸收回路模块的输入端与限流保护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可控硅模块的控制端和第二可控硅模块的控制端分别与触发控制模块相应的输出端电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散热底座上还固定连接有第二温度控制开关,所述第二温度控制开关位于第一可控硅模块和第二可控硅模块之间,且与第一温度控制开关并列布置,所述第二温度控制开关与PCB控制板的电源模块电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变压器T1、滤波电路、整流电路和稳压电路,所述变压器T1的输出端与滤波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整流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稳压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稳压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温度控制开关电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PCB控制板还包括显示电路,所述显示电路由发光二极管LED1和电阻R1串联构成,所述第二温度控制开关与发光二极管LED1正极电连接,电阻R1的一端与触发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默顿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默顿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50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支持设备编号自动分发和路由的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电缆剥线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