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好氧颗粒污泥的固定化培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63708.2 | 申请日: | 2012-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37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苏海佳;刘鑫;代雅洁;谭天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12 | 分类号: | C02F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刘华联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颗粒 污泥 固定 培养 方法 | ||
1.一种好氧颗粒污泥的固定化培养方法,包括:
步骤A,将污泥接种到第一反应器中,经空载曝气培养、沉降及排出上清液获得好氧活性污泥;
步骤B:将好氧活性污泥及培养液放入第二反应器中,加入团聚剂和/或微粒载体,在曝气条件下,经固定化培养获得好氧活性污泥种子微粒;
步骤C:对好氧活性污泥进行种子颗粒化培养,获得好氧颗粒污泥;
其中,所述种子颗粒化培养过程是将好氧活性污泥种子及培养液加入载有好氧活性污泥的第一反应器中,进行曝气培养;所述好氧活性污泥种子包括好氧颗粒污泥碎片和/或好氧活性污泥种子微粒,其用量为反应器内所载有好氧活性污泥的10~50wt%。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所述种子颗粒化培养过程是将好氧活性污泥种子及培养液加入载有好氧活性污泥的第一反应器中,加入团聚剂和/或污水处理优势菌群,进行曝气培养;
其中,污水处理优势菌群是根据目标废水中所需去除的污水基质对好氧活性污泥进行定向富集培养,再经筛选、优化及组合获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和C中所述培养液包括模拟废水和/或营养元素;
所述团聚剂包括絮凝剂和/或交联剂,其用量为0~100mg/L;
所述微粒载体为多孔类材料,其粒径为1~500μm,用量为0~100mg/L;
所述好氧活性污泥种子微粒的粒径在0.5mm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废水按照BOD∶TN∶TP为100∶(5~50)∶(1~5)的比例配制;
所述营养元素包括金属元素和/或非金属元素;
所述絮凝剂为聚合三氯化铁、聚合氯化硫酸铁、聚磷硫酸铁、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铝、聚合磷酸铝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交联剂包括有机交联剂和/或无机交联剂;其中,有机交联剂选自壳聚糖、聚乙二醇、戊二醛中的一种或多种;无机交联剂选自硫酸铝、硼砂、氯化铝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多孔类材料选自聚乙烯醇水凝胶、海藻酸钠水凝胶、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水凝胶、大孔树脂、活性炭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污泥接种量为5~15g/L,曝气量为25~2000L/h,曝气时间为3~72h,沉降时间为30~60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B和C中的第一及第二反应器均按照进水-曝气-沉降-出水-闲置的方式自动运行,反应器的一个运行周期为2~12h,其中,进水0.5~10min,曝气90~690min,沉降1~30min,出水0.5~5min,闲置1~10min,每天运行2~12个周期;
在步骤B和C中,模拟废水的初始加入量为反应器有效容积的30~70%,在之后的运行过程中,每个运行周期按照沉降过程反应器的容积交换率补充1次模拟废水,所述沉降过程反应器的容积交换率为30~70%,营养元素的添加是从第一个运行周期开始,按照1~50ml/L模拟废水的量,每5个运行周期添加一次,以此方式运行5~15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对好氧颗粒污泥进行耐负荷波动性驯化的步骤D,步骤D以与步骤C相同的方式及条件运行,并采用缩短饥饿期时间的方法对好氧颗粒污泥进行耐负荷波动性驯化;
所述缩短饥饿期时间是通过一步、多步或逐步缩短曝气时间的方式进行的,其初始曝气时间为90~690min,最终曝气时间为80~680min。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采用多步或逐步缩短曝气时间的方式进行好氧颗粒污泥驯化的过程中,每一个曝气时间下的驯化期为1~12个运行周期;
在采用逐步缩短曝气时间的方式进行好氧颗粒污泥驯化的过程中,曝气时间递减梯度为1~60min/次。
9.根据权利要求1、2、5~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骤B、C和D中所述曝气过程的曝气量为25~2000L/h;
在所述各步骤中,第一及第二反应器内的表面气速为0.7~6.0cm/s,系统的溶氧浓度维持在1~9mg/L,pH为6.5~7.5。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及第二反应器高径比为1~15∶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370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真空玻璃激光侧封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铁低品位铝土矿的综合利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