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排流道式污水换热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62866.6 | 申请日: | 2012-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54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尚德敏;李金峰;李伟;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大金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00 | 分类号: | F28D7/00;F28F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排流道式 污水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设备,特别是涉及管排流道式污水换热器。
背景技术
污水源热泵依靠热泵机组内部制冷剂的物态循环变化,冬季从污水中吸收热量经热泵机组升温后对建筑供热,夏季通过热泵机组把建筑物中的热量传递给污水从而实现供冷。污水替代了冷却塔,具有高效节能、绿色环保、安全可靠、一机多用等突出优点。
利用污水源热泵实现城市废热的回收利用,变废为宝,是新型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利用技术,符合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在扩大城市污水利用范围、拓展城市污水治理效益方面具有深远意义。
利用城市污水作为冷热源对建筑进行采暖空调,可以直接减少其他短缺能源的消耗,同时还可以达到废物利用的目的,是资源再生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友好环境的重要措施。
解决包括污水在内的恶劣水质,对换热设备及管路的堵塞与结垢,实现持续和稳定地换热,是一个世界性技术难题。
利用污水作为污水源热泵的冷热源的技术关键在于:实现污水的高效连续换热,给出不堵塞,不结垢,能长期稳定工作的污水换热器。
在城市污水和热泵之间,设置污水过滤装置和污水换热器,热泵从污水中吸收热量,或向污水中释放热量。交换能量后的污水,从回水管,返回到城市污水的排放系统中。
在污水换热器前设置的污水过滤装置,其过滤孔不可能很小,否则污水过滤装置很快就被堵塞。这样的污水过滤装置可以解决污水换热器的堵塞问题,但污水中的细小粘性杂质,可以通过污水过滤装置,进入污水换热器,不断地在污水换热器内部沉降,在换热板表面沉积,结垢,使换热板表面热阻增大,换热器总体性能很快就变坏。
在工农业和人民生活中,排放各种各样的污水。污水换热器与普通换热器工作条件有很大的区别,普通换热器的设计方法,使用经验,不能用于污水换热器。尽管普通换热器的设计方法与制造工艺,都很成熟,但是,污水换热器科学设计方法,至今,还没有很好解决。
目前,在市场上,流通一种铁管排流道式污水换热器,将多根铁扁管,并联平焊成管排,管排内为清水流道,管排上下为污水流道,污水流道畅通无阻,污水流速较快,不仅杂物,包括大部分泥沙都能顺利通过换热器,而不沉积下来,较好地解决了污水换热的问题。但这种结构的污水换热器有两点不足:一是这种换热器所用扁管的截面是矩形,承压能力不强,在高压条件下,可能无法应用;二是这种换热器管排的上下平面,泡在污水中,容易均匀地挂垢,影响换热。
上述有关污水换热器的背景技术,在以下专著中有详细描述:
1、赵军,戴传山主编,地源热泵技术与建筑节能应用,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美)沙拉,塞库利克著,程林译,换热器设计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发明内容
本发明给出一种管排流道式污水换热器,它适用于污水换热,污水流道畅通,污水中的杂物及泥沙,大部分可以顺利通过它,少部分虽然沉积,既不大影响换热,也不堵塞;它结构合理,降低了制造劳动强度;它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它不易泄漏,可以长期稳定工作。
本发明给出一种管排流道式污水换热器,它的结构包括:箱体、清水流道、污水流道、清污门和底座;清水流道为含有多个清水管的管排,上下两个清水流道之间是污水流道,二者通过间壁换热;清水和污水分别在箱体内的多层流道中流动,每层清水流道中的直线换热段为清水管道,清水管道含有的多个清水管的截面均呈腰鼓形。
所述清水管道,它含有的多个在平面上并联的具有腰鼓截面的清水管,形成上下两层波浪形面板,和其间多个纵向竖立的隔板,隔板的高度为1到2厘米,清水管道是用金属合金材料,整体制造,一次成型的。
所述清水流道,它包括:清水进口,进口瓦板,进水管,清水管道,连接瓦板,出水管,出口瓦板,清水出口;
清水经过换热器下方的清水进口,分别从左右两侧,经过进口瓦板,再通过进水管,进入最低层的清水管道,流过一个行程后,通过连接瓦板,向上进入另一个反方向流程的清水管道,如此往返,向上流过几个水平行程后,经过出水管,再通过左右出口瓦板和换热器的清水出口,流出换热器。
所述污水流道,它包括:污水进口,流道挡板,污水管道,返水口和污水出口;
污水经过污水进口,从上向下进入污水换热器后,受流道挡板阻挡,转向水平进入第一层污水管道,污水流过一个行程后,通过返水口,向下流入一个反方向流程的污水管道,如此往返,向下流过几个水平行程后,最后从污水出口流出;
污水流道位于上下两个清水流道中间的空间,高度为3到4厘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大金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工大金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28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