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下转换近红外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62607.3 | 申请日: | 2012-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82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关鸣;夏志国;马斌;郭庆丰;黄朝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C09K11/86 | 分类号: | C09K11/8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换 红外 发光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本发明是一种下转换近红外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转换近红外发光材料为稀土金属钕、镱三价离子掺杂的,卤氧化镧为基质的下转换材料,化学组成为La1-x-yNdxYbyOX(X=F,Cl,Br),其中0.001≤x≤0.35,0≤y≤0.3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转换近红外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镧源为氧化镧,或者碳酸镧和氢氧化镧等所有高温下能够分解得到氧化镧的原料;所述钕源为氧化钕,或者碳酸钕和氢氧化钕等所有高温下能够分解得到氧化钕的原料;所述镱源为氧化镱,或者碳酸镱和氢氧化镱等所有高温下能够分解得到氧化镱的原料;其用法可以是分别单独加入,也可以是它们的混合物加入,若混合加入,其混合比例没有特殊要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转换近红外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卤源为氟化铵、氯化铵、溴化铵晶体或者粉末的一种,也可以是它们的混合物,若混合加入,其混合比例没有特殊要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转换近红外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原料的质量均要求纯度90~99.99wt.%,粉料粒径为d≤0.10mm。
5.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2、3和4所述的下转换近红外发光材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按照所述稀土金属钕、镱三价离子掺杂的,卤氧化镧为基质的下转换材料的化学组成La1-x-yNdxYbyOX,按化学计量比(1-x-y)∶x∶y称取镧源,钕源和镱源,再称取化学计量比1~3倍的卤化铵原料,将上述原料混料均匀并研磨,混料研磨的方式可以选用手工研磨、干法球磨或湿法球磨等,若采用湿法球磨则所磨的原料要进行干燥;
b)将上述研磨好的原料装于刚玉坩埚中,置于电阻炉或者马弗炉内焙烧发生固相反应,上述磨料经过常温至最终焙烧温度的过程中升温速度没有特殊要求,在最终烧成温度下(500~1000℃)保温0.5~5小时,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
c)将焙烧磨料粉碎、研磨、过筛后,得到所述的La1-x-yNdxYbyOX下转换近红外发光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卤源的加入量为化学计量1~3倍,所述固相反应的最终烧成温度为500~1000℃,所述固相反应的保温时间为0.5~5h。
本发明涉及的这种La1-x-yNdxYbyOX下转换近红外发光材料能被353nm紫外光有效激发,产生950~1150nm的近红外光,本发明涉及的La1-x-yNdxYbyOX下转换近红外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烧成温度低、生产成本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未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260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尾气吸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内格可移的自动衣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