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力分散型可拆式锚索锁具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62474.X | 申请日: | 2012-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54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陶德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陶德明 |
主分类号: | E02D5/74 | 分类号: | E02D5/7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41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力 分散 型可拆式锚索锁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基础施工中锚杆工程的施工工艺和机具装置,具体的涉及一种可以拆除的压力分散型可拆式锚索锁具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中,锚杆施工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工程施工部分。传统锚杆或锚索的施工技术采用的方法是:工程钻机在基坑围护桩间水平方向倾角5°~30°钻20米~50米左右深度的钻孔,然后放入裸钢铰线束,再注入水泥浆,待水泥浆凝固达到一定龄期产生强度后,钢铰线和水泥凝结成一个构造柱,该构造柱对钻孔外露钢铰线进行张紧锁定,构造柱和钻孔孔臂产生磨阻力使钢铰线牢固的拉紧围护桩,这就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桩锚围护结构。但现有锚杆锁固的缺陷是水平倾角方向存留在土体内高强度钢铰线,该钢绞线对未来的地下工程施工留下了巨大的施工难度。目前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逐渐开始强制要求基坑内锚杆作用失效后,必须取出存留在土体里的钢铰线,以保证未来的施工和归化能顺利进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能够起到较佳的固定效果的压力分散型可拆式锚索锁具装置,其能够保证施工所需要的设计拉力,并能在锚杆作用失效后顺利取出存留在土体内的无粘结锚索。锁定块和解锁横梁的解锁操作方便快捷,使用成本低。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压力分散型可拆式锚索锁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具装置包括有锁具本体,锁具本体内设置供锚索穿过的锥形孔,锥形孔内嵌装锁定块;所述锁具本体下端设置有一驱动装置连接的解锁横梁,该解锁横梁与锁定块上延伸设置的尾翼间卡装设置。
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锁具本体具有一圆柱形结构,其轴心具有通孔,该通孔为气缸或液压缸筒结构,所述通孔内设置气缸杆或液压缸杆作为驱动装置,所述气缸或液压缸的驱动缸杆与所述解锁横梁驱动连接。
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锁定块具有与所述锥形孔配合的锥形头部,该锥形头部的外端延伸设置一径向凸出的尾翼,所述锁定块的轴心开设有供锚索穿设的轴孔。
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锁具本体上对称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锥形孔,相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锁定块分别嵌装设置在各锥形孔内。
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解锁横梁具有一下横梁和一上横梁,所述上横梁上设置有开口部,锁定块位于该开口部时其尾翼位于下横梁和上横梁之间开装设置。
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解锁横梁中部具有一下横梁和上横梁的连接部,该连接部轴向设置有驱动装置的驱动件固定连接孔。
该压力分散型可拆式锚索锁具装置采用锁具装置在钻孔内实现摩擦力限位固定,以产生符合设计要求的固定力。锁具本体和锁定块间通过锥形孔实现锁定块对锚索的锁定。锚索可采用钢绞线,钢绞线穿入该锁具装置的锥形孔并位于锁定块中,在放入地面的钻孔前,可以用压力机将锁定块的锥形头部压入锁具本体内的锥孔孔内,利用锥形孔对锥形头部的变形压力将钢绞线与锁定块和锁具本体实现固定。解锁横梁和驱动装置也一并装设在锁具本体下端,与钢绞线一起放入钻孔中实现有效的固定。实际应用中,锁具装置可以根据钻孔土体内的土质力学性质,确定钻孔内分段安放一组或多组可拆开式压力型锁具。
在形成锚索的钢绞线进行拆卸时,通过预留在钻孔外的高压油管或气管,可以向该锁具装置的液压缸或者气缸加压,驱动缸体(液缸杆或气缸杆)向锁具本体外推开解锁横梁,解锁横梁上卡装的锁定块一同向外推开,钢绞线解除了锁紧束缚,可以顺利的从钻孔中取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压力分散型可拆式锚索锁具装置结构设计合理、能够起到较佳的固定效果,其能够保证施工所需要的设计拉力,并能在锚杆作用失效后顺利取出存留在土体内的无粘结锚索。锁定块和解锁横梁的解锁操作方便快捷,使用成本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阐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锁具本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B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锁具本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A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解锁横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B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解锁横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A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锁定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B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锁定块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陶德明,未经陶德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247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