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银废液的银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60865.8 | 申请日: | 2012-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05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马军;宋阳;秦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C1/20 | 分类号: | C25C1/20;C25C7/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高媛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液 回收 装置 | ||
1.一种含银废液的银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收装置包括反应池(1)、电解池(2)、废液池(3)、排液管组件(4)、导液管(5)、开关阀(6)、第一排污阀(10-1)、第二排污阀(10-2),至少一个第一电动搅拌器(8)和至少两个第二电动搅拌器(9),所述的反应池(1)、电解池(2)和废液池(3)一体制成,电解池(2)与废液池(3)相邻设置,废液池(3)的上端面设置有反应池(1),反应池(1)的上端面上设置有进液口(1-1),反应池(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电动搅拌器(8),排液管组件(4)的一端与反应池(1)连通,排液管组件(4)的另一端与废液池(3)连通,排液管组件(4)用于控制反应池(1)内生成的清夜排至废液池(3)内,所述的电解池(2)的阳极由多个第一极板(2-1)并列组成,阴极由多个第二极板(2-2)并列组成,电解池(2)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电动搅拌器(9),第一极板(2-1)和第二极板(2-2)相间且平行设置,多个第一极板(2-1)和多个第二极板(2-2)数量相一致,导液管(5)的一端与反应池(1)连通,导液管(5)的另一端与电解池(2)连通,导液管(5)上设置有开关阀(6),电解池(2)的侧壁面的底端设置有第一排污阀(10-1),废液池(3)的侧壁面的底端设置有第二排污阀(1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银废液的银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第一极板(2-1)和第二极板(2-2)之间的间距(H)为1cm~2c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银废液的银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解池(2)的直流电源的电压为0.9V~1.1V。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银废液的银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池(1)、电解池(2)和废液池(3)均由有机玻璃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银废液的银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极板(2-1)和第二极板(2-2)均为不锈钢极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银废液的银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收装置还包括多个截留板(11),多个截留板(11)并列设置在反应池(1)内的底部,相邻两个截留板(11)之间形成截留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银废液的银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收装置还包括引流板(12),位于进液口(1-1)下方的反应池(1)内连接有一个用于引流液体的倾斜放置的引流板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银废液的银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液管组件(4)包括进液管(4-1),多个出液管(4-2)和与出液管(4-2)数量相一致的多个出液阀(4-3),每个出液管(4-2)设置有出液阀(4-3),多个出液管(4-2)由下至上并列设置在反应池(1)的侧壁面上,多个出液管(4-2)的一端均与反应池(1)连通,多个出液管(4-2)的另一端均与进液管(4-1)的一端连通,进液管(4-1)的另一端与废液池(3)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银废液的银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液管(5)和排液管组件(4)均由塑料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银废液的银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收装置还包括形遮挡槽(13)和多个挡板(14),形遮挡槽(13)竖向设置在电解池2内的底部且形遮挡槽13的两个边的厚度方向的侧面与电解池2的内侧壁面具有间隔,电解池2的多个第一极板2-1和多个第二极板2-2置于形遮挡槽(13)内,多个挡板(14)并列设置在形遮挡槽(13)内,多个挡板(14)与第一极板(2-1)平行,相邻两个挡板(14)之间设置有相邻的第一极板(2-1)和第二极板(2-2),与形遮挡槽(13)的两个边相邻的挡板(14)的厚度方向的一个侧面贴靠在电解池(2)的内侧壁面上,相邻两个挡板(14)错位排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086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接地水泥杆
- 下一篇:一种尼龙/二氧化钛纳米复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