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氟聚酰亚胺红外低发射率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60305.2 | 申请日: | 2012-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35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陈景;薛立新;刘秉鑫;陈修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8L79/08 | 分类号: | C08L79/08;C08G73/10;C07D209/48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陈英俊 |
地址: | 3152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酰亚胺 红外 发射 薄膜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含氟聚酰亚胺红外低发射率薄膜材料,其特征是:其结构通式为:
其中,聚合度n为1~1000;R1和/或R2中包含氟原子,并且R1选自以下结构中的一种:
R2选自以下结构中的一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氟聚酰亚胺红外低发射率薄膜材料,其特征是:8~14μm波段的平均红外发射率为0.30~0.7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氟聚酰亚胺红外低发射率薄膜材料,其特征是:8~14μm波段的平均红外发射率为0.45~0.6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氟聚酰亚胺红外低发射率薄膜材料,其特征是:玻璃转化温度大于20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氟聚酰亚胺红外低发射率薄膜材料,其特征是:热分解温度大于25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氟聚酰亚胺红外低发射率薄膜材料,其特征是:所述的玻璃转化温度为220~240℃,热分解温度为270~30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氟聚酰亚胺红外低发射率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采用以下路线A或路线B合成含1,1’-联萘-2,2’-二酚单体的二酐单体;
路线A:
(1)在N2保护下,将适量(R)-或(S)-联二萘酚、4-硝基邻苯二腈和碳酸钾混合后,加入足量无水的DMF,室温下搅拌15~30小时,得到的混合物倒入足量的稀盐酸中抽滤,然后用去离子水水洗至中性,用甲醇和乙腈的混合溶剂重结晶,得到中间化合物一;
(2)取适量中间化合物一、氢氧化钠、H2O2和水混合后,40~80℃下搅拌10~30小时,之后回流30~60小时,得到白色固体,抽滤、用去离子水稀释后用浓盐酸酸化,得到中间化合物二;
(3)取适量中间化合物二溶解于二甲苯中,100~250℃回流1~10小时,得到的固体冷却、抽滤、真空干燥,得到含1,1’-联萘-2,2’-二酚单体的二酐单体;
路线B:
(1)将适量氯化苯三酸酐和吡啶溶于足量甲苯中,得到溶液一;将适量(R)-或(S)-联二萘酚溶于甲苯中,得到溶液二;将溶液二缓慢加入溶液一中得到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缓慢升温至反应温度,持续搅拌得到反应溶液;
(2)将反应溶液倒入足量的正己烷中析出固体,水洗、抽滤、真空干燥,用醋酸酐和醋酸的混合溶剂重结晶,得到含1,1’-联萘-2,2’-二酚单体的二酐单体;
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含1,1’-联萘-2,2’-二酚单体的二酐单体和二胺单体在有机溶剂中加热反应,将所得溶液过滤后在洁净的玻璃板上铺膜,然后置于烘箱中亚胺化,接着在蒸馏水中浸泡脱膜,晾干后得到含氟聚酰亚胺薄膜。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含氟聚酰亚胺红外低发射率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二胺为邻苯二胺、间苯二胺、对苯二胺、4,4’-(六氟异丙基)二苯胺、4,4’-(4,4’-六氟异丙基二苯基-1,1’-二氧)二苯胺、4,4’-二氨基苯酰替苯胺、乙二胺、丙二胺、丁二胺、戊二胺、己二胺、庚二胺、辛二胺、壬二胺中的一种或多种二胺的混合物。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含氟聚酰亚胺红外低发射率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2中的有机溶剂为DMF、DMAc、DMSO、乙腈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含氟聚酰亚胺红外低发射率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路线B中反应温度为50~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030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