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检定轨道衡的液压动态校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57923.1 | 申请日: | 2012-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45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徐志玲;厉志飞;王鹏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计量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G23/01 | 分类号: | G01G23/01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检定 轨道 液压 动态 校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量检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检定轨道衡的液压动态校准装置。
背景技术
轨道衡是称量铁路货车载重的衡器。大称量无基坑不断轨轨道称重装置是目前世界上比较成熟的轨道称重计量器具,广泛应用于铁路和工矿企业轨道上各类货车和罐车等运输车辆的重量计量。大称量无基坑不断轨轨道称重装置的称重方法通过安装在转向架上每间隔一个车轮位置的车轮所对应的钢轨轨腰处安装塞入式传感器,将由相邻两个车轮组成的车轮组作为一个称重单元,称重出其单元重量,然后根据总的车轮组数,累加计算出整车重量。
大称量无基坑不断轨轨道称重装置在投入使用前必须经过检定,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必须定期进行检定。现有的检定大称量无基坑不断轨轨道称重装置所采用的标准器主要有三种:砝码、辅助检定装置、检定标准砝码的替代。
现有最常用的检定方法为使用试验小车载一定重量的砝码进行检定。试验小车是一种对轨道衡器进行计量性能检定时可加载砝码的能在轨道上移动的检定辅助工具。其中砝码加卸载到试验小车需要上下搬运砝码,费力,费时,工效很低。
专利号为CN86105843的中国发明专利在1988年2月17日公开了一种汽车衡和轨道衡的检定装置,该装置为一种非砝码型的检定装置,由液压装置,标准压力表和待检测的衡器组成,该装置与传统的直接重量法相比,具有省时省力的优点,但该装置所采用的标准压力表的准确度不可能满足该类轨道衡器检定的准确度要求。
专利号为CN02230837.7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在2003年1月22日公开了一种大型衡器检定仪,该装置也是一种非砝码型的检定装置,该装置只能对衡器中使用传感器进行逐个检定,不是对衡器的满量程进行检定,由于衡器的测量准确度不仅与各个传感器的准确度有关,而且还与装置的刚度、基础、仪表的准确度、接线盒有关。也就是说衡器中使用传感器合格,衡器的计量性能不一定合格。
申请号为201010223475.9的中国专利2010年12月8日公开了一种检定大型衡器的系统及其自定位加卸载载荷测量装置,该装置是一种采用液压式的非砝码检定装置,至少四个穿过预设在衡器的秤台台面上的一秤台孔与秤台地基相连接并且垂直于秤台台面设置的拉力框架,对应设置自定位加卸载载荷测量装置,设置了与加卸载机构相连接恒载荷控制系统,解决大型衡器检定存在的问题,但每台秤体需要提前安装至少四个拉力框架,基础工作量大。
专利号为201010236868.3的中国专利2010年12月15日公开了一种移动式汽车衡液压传感检测装置,该装置为一种液压式的移动式检定装置,通过专用液压汽车来实现大型衡器的检定,包括测负荷传感器、带有显示器的顶块、带有倒钩的纵向杆和专用汽车,专用汽车后框架四角设置有螺杆式触地承力盘,后框架中央固定有液压缸及液压泵,液压缸顶部固定有传感器,传感器上表面与顶块接触式贴合,顶块上部圆柱销动配合套入横梁中点的中央孔中,横梁为方形管梁,横梁横置工作状态时,两侧纵向杆分别穿过横梁左右侧对应的一个通用通孔用螺母锁紧。该装置需要纵向杆钩住整体式基座作宽规格秤盘,即需要提前做两个基础,而且该装置只能用于汽车衡的检定的,无法应用于轨道衡器的检定,当然该装置也无法模拟运动中的车辆,进行动态校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检定轨道衡的液压动态校准装置,模拟运动中的车辆,动态检定轨道衡器。
一种用于检定轨道衡的液压动态校准装置,包括可沿轨道衡的轨道运动的载重车、位于载重车上方的横梁、设置在载重车顶部用于举升横梁的液压缸、用于采集液压缸举升力的压力传感器、固定在横梁两端的纵杆,所述的纵杆底部带有滚轮,在所述的轨道两侧分别设有受拉轨道,受拉轨道带有与所述的轨道平行布置的导向槽,纵杆底部的滚轮置入导向槽中滑动配合,导向槽的开口部位设有用于防止滚轮脱出的限定部件。
所述的导向槽带有容许纵杆穿过的顶部开口,所述的限定部件为该顶部开口处两侧壁相对靠拢形成的靠拢部。受拉轨道的导向槽的截面为倒“T”型,导向槽的上方开口处的宽度小于底部用于纵杆的滚轮滑动部分的宽度,向中心收拢,其开口宽度以使纵杆下端能自由穿过,导向槽的两侧壁形成的靠拢部的下表面与滚轮的上表面接触配合,限制滚轮在滑动过程中脱离受拉轨道。
所述的纵杆下端设有与之垂直的横轴,横轴的两端各设有一个滚轮,设置两个滚轮使纵杆与受拉轨道之间的配合更加牢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学院,未经中国计量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79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