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输送辊道安全防护的双向挡钢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57884.5 | 申请日: | 2012-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92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徐祖敦;姚文方;盛解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南方(武汉)威仕工业炉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3/00 | 分类号: | F27D3/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输送 安全 防护 双向 挡钢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轧钢机械领域,尤其是一种在输送辊道上起安全保护且具备缓冲功能的挡钢机。
背景技术
轧钢生产车间,钢料在各工位的运转通常由输送辊道来完成,如棒材加热炉前装料辊道。为了避免由于上料系统故障等引起的停产,以充分保障加热炉产能的要求,需要提高上料系统的柔性,传统单个上料位已很难满足上述要求,通常会布置两个上料位来增大上料系统的柔性。但一旦工作状态中上料系统中输送钢坯的定位检测信号失效,则钢坯将会进入装钢以外的区域,这势必会打乱上料区域的自动控制系统,且易造成线上其他设备的损坏。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设计了一种保证钢坯在各个上料区域间不发生干涉、保护其他在线设备安全的用于输送辊道安全防护的双向挡钢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用于输送辊道安全防护的双向挡钢机,包括有支架、导轨、缓冲墙和动力机构,支架设置在两段上料区的辊道之间,支架间连接有导轨,支架一侧安装有动力机构,动力机构另一端铰接缓冲墙的侧壁,缓冲墙与导轨配合,并在动力机构的驱动下缓冲墙沿导轨滑动;其中:缓冲墙包括有钢墙板、碟簧挡块组件和销轴,销轴嵌入安装在钢墙板上,其与导轨配合,碟簧挡块组件设有四个,分设在缓冲墙的两侧。
所述动力机构为气缸,气缸缸体铰接在支架上,气缸缸杆的头端铰接在缓冲墙侧壁上。
所述碟簧挡块组件包括有挡块、碟簧组、导杆,碟簧组设置在挡块与钢墙板之间,导杆穿过挡块和碟簧组后与缓冲墙连接一体。
所述挡块为挡帽和挡套组成,挡帽与钢坯接触端为实心端,另一端为空心结构,挡套为筒状结构,挡帽空心端插入挡套内形成空腔,碟簧组设置在空腔内。
所述导轨平行于辊道轴线设置有四根,上下前后各一根且前后位置等高;所述销轴垂直于辊道轴线设置有两根,上下各一根,上销轴顶部与上导轨的底部接触,下销轴底部与下导轨的顶部接触。
本发明的气缸在钢坯输送至指定装钢区域之前,开始动作将缓冲墙推至两个上料区域之间的辊道中间,假设输送钢坯的定位检测信号失效,钢坯会直接撞击在挡块上,通过碟簧组的缓冲作用,降低钢坯巨大的冲击力,直至钢坯静止,碟簧挡块组件分设缓冲墙的两侧,从而可以阻挡缓冲墙的两侧区域来的钢坯。本发明的使用可有效地防止钢坯闯入非装钢区,解决了多个上料钢坯之间干涉问题,结构紧凑简单,是提高上料系统柔性要求所需的保护措施。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其中标记说明:1-气缸,2-支架,3-导轨,4-销轴,5-钢墙板,6-碟簧组,7-导杆,8-碟簧挡块组件,9-辊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和图2。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输送辊道安全防护的双向挡钢机,主要利用缓冲墙来阻挡钢坯,以防其会进入装钢以外的区域。为什么缓冲墙不设置成固定位置,而需要移动。挡钢机包括有支架2,为了分隔开两段上料区域,支架2一左一右地设置在两段上料区的辊道9之间。支架2间连接有为缓冲墙移动导向的导轨3,导轨3平行于辊道9轴线设置四根,上下前后各一根且前后位置的导轨3等高,形成一个卡口,将缓冲墙卡在中间。
钢坯冲撞静止后,移开缓冲墙,钢坯仍可继续输送止指定区域。所以在支架2一侧安装有动力机构,动力机构另一端铰接在缓冲墙的侧壁,以驱动缓冲墙沿导轨3滑动。导轨3平行辊道9轴线设置,所以缓冲墙只有沿着辊道9轴线方向运动的一个自由度。由于钢坯巨大的动量在撞击缓冲墙后仍可能对动力机构带来一定的冲击,所述动力机构选用气缸1,气缸1具备较好柔性,有一定的缓冲能力。且气缸1与支架2和缓冲墙侧壁的连接方式均采用可沿水平面方向摆动的铰接方式,若是刚性连接,容易因变形而造成卡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南方(武汉)威仕工业炉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南方(武汉)威仕工业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78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