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创新药物研究用虚拟肝模型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57699.6 | 申请日: | 2012-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12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杨劲;尹庆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州瑞赛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15 | 分类号: | G01N33/15;G06F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309 江苏省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创新 药物 研究 虚拟 模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创新药物研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创新药物研究用虚拟肝模型的建立和数据处理。
背景技术
现有的技术无法获得肝脏药物浓度,通过建立虚拟人模型,通过检测胆汁和离体肝里的药物浓度,预测肝脏内的药物浓度。我们只能检测到灌流液和胆汁中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浓度,至于在肝脏中是如何转运、代谢等等细节,对于研究者来讲就是一个黑箱。对动力学过程利用生理虚拟肝模型进行建模求解,就可以大概了解其动力学过程细节,对于分析药物在肝脏中的转运、代谢特点,寻找限速步骤,预测药物的相互作用等等均有极大的价值。文献报道,依那普利S9温孵实验的清除率为0.0052~0.008ml/min/mg,而离体肝灌流后建立虚拟肝模型处理数据后获得的转运蛋白的转运速率为代谢清除率的6.56倍。很明显,转运蛋白在整体清除率中没有起限速作用。另外一篇文献利用离体肝灌流考察了灌流液流速、代谢酶、转运蛋白、蛋白结合率等因素对地高辛的总体清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是代谢酶、转运蛋白等因素,而是蛋白结合率因素对总体清除率的影响最为敏感。
虽然离体肝灌流模型是转运蛋白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的重要工具,文献发表也相当多,但是通过建模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还很少见,仅有的少数几个实验室发表的论文中,其编写的程序都没有进行商品化开发。很多进行离体肝灌流的实验室中大量的实验信息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挖掘。对于专业药动学工作者来说,既没有适合的软件使用,自己开发相应的程序又相当的困难,这大大限制了该模型的使用。根据目前的状况,本发明对实验数据进一步进行处理,分析药物在肝脏内转运代谢的各个动力学过程,建立数学模型,通过检测胆汁和离体肝里的药物浓度,达到预测药物在体内肝脏中的转运、代谢特点,以及肝脏内的药物浓度。
发明内容
创新药物研究用虚拟肝模型的建立和数据处理,虚拟肝模型示意图见如说明书附图中图1,其特征是包括下列步骤:
a、灌流液中药物改变速率:
b、肝内灌流液中药物改变速率:
c、肝组织中药物改变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州瑞赛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泰州瑞赛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76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