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产品加工废水的生物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57418.7 | 申请日: | 2012-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37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李津;于德爽;张培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3/34;C02F103/22 |
代理公司: | 青岛高晓专利事务所 37104 | 代理人: | 张世功 |
地址: | 26606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产品 加工 废水 生物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海洋水产品或淡水水产品类物质和产品加工过程中排放废水的生物处理工艺技术,特别是一种水产品加工废水的生物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在海洋水产品和淡水水产品等水产品加工废水水质中含有有机物(COD)浓度高、氨氮(NH3-N)浓度高、总磷浓度高、盐度高、水温低这“四高一低”的特点,现有技术测得的加工废水的水质情况如下:COD为1000-1500mg/L;NH3-N为80-120mg/L;总磷为20-30mg/L;CI-浓度为500-15000mg/L;冬季水温为8-12℃,废水中较高的盐度会导致渗透压升高,使微生物发生质壁分离,影响废水的处理效果;另外,由于较高的废水密度,更容易导致活性污泥的上浮流失。由于受进水盐度及冬季水温偏低的影响,生物处理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较差,常规污水处理工艺一般难以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水处理排放标准;为了克服这些难点,中国专利CN 102020381A公开了一种采用鹅卵石吸附、过滤、调节pH值、絮凝沉淀、过滤和氧化絮凝沉淀,再过滤和贝壳碎片吸附工艺处理水产品加工废水的技术方案,但由于其冗长的处理过程使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些现有方案普遍存在着工艺复杂,原材料用量大,淡水浪费大,废水处理指标低,生产环境不友好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寻求设计提供一种新型工艺和原理的水产品加工废水的生物处理方法,该方法以海洋水产品加工过程中排放的各种废水为原料,采用生物新技术对废水进行处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工艺过程在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中实现,包括调节投加生物填料的A/A/O工艺的进水、嗜盐菌的培养驯化和废水处理三个工艺过程对水产品加工废水进行有效处理;所采用的废水生物处理系统按功能包括进水箱、工段I、工段II、工段III和沉淀池;主体结构包括进水箱、潜水泵、搅拌器、曝气头、组合填料、工段I厌氧区、工段I好氧区、工段II缺氧区、工段II好氧区、工段III缺氧区、工段III好氧区、空压机、沉淀池和排泥阀;由工段I、工段II和工段III构成反应器;其中,工段I包括工段I厌氧区和工段I好氧区,工段II包括工段II缺氧区和工段II好氧区,工段III包括工段III缺氧区和工段III好氧区;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的体积比为1∶3∶9。
本发明方法的工艺过程是:
(1)先将占进水总量40%的废水经潜水泵进入工段I厌氧区,在发生有机物水解和磷释放反应后,废水经由工段I厌氧区和工段I好氧区挡板下部的缺口处进入工段I好氧区,进行有机降解和硝化反应;再将废水经由工段I和工段II之间挡板上部的缺口处进入工段II缺氧区,与此同时,占进水总量35%的废水由潜水泵直接泵入工段II缺氧区,为废水在工段II缺氧区进行反硝化脱氮提供电子供体;然后废水经由工段II缺氧区和工段II好氧区之间挡板下部的缺口处进入工段II好氧区,并进行硝化反应和有机物降解后,废水继续经由工段II和工段III之间挡板上部的缺口处进入工段III缺氧区,与此同时,占进水总量25%的废水由潜水泵直接泵入工段III缺氧区,为在工段III缺氧区进行的进一步反硝化脱氮提供电子供体后,废水经由工段III缺氧区和工段III好氧区之间挡板下部的缺口处进入工段III好氧区,并在工段III好氧区内最终完成有机物的降解去除;最后,反应器的出水经出水管进入沉淀池,废水中的悬浮固体沉淀至池底而上层清液则被排放或回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大学,未经青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74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