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字信号生成电路及数字传声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55896.4 | 申请日: | 2012-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015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今山辉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 |
主分类号: | H03F1/32 | 分类号: | H03F1/32;H04R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周春燕;陈海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字信号 生成 电路 数字 传声器 | ||
相关申请的参考
本申请享有2011年9月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1-196165的优先权的权益,将该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援引于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数字信号生成电路及数字传声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数字传声器具备:输出电信号的传声器元件、根据温度对电信号进行放大的放大单元和将放大单元的输出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模拟数字转换单元。
放大单元具备:具有线性特性的电阻、具有非线性特性的MOS(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开关、根据温度对MOS开关的接通及断开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通过控制电路根据温度对MOS开关的接通及断开进行控制,放大单元的放大增益根据温度而变化。由此,电信号根据温度而放大。
但是,由于在放大单元中设置有具有非线性特性的MOS开关和对MOS开关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所以放大单元的放大增益的失真及不均一增大。即,在现有的数字传声器中,消除信号的温度变化时的放大增益的失真及不均一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可以降低消除输入信号的温度变化时的放大增益的失真及不均一的数字信号生成电路及数字传声器。
实施方式的数字信号生成电路具备:放大单元,其对具有线性依赖于温度的信号电平的模拟输入信号进行放大;基准电压生成电路,其以线性依赖于前述温度的方式生成基准电压;以及调制器,其基于前述基准电压,将前述放大单元放大了的模拟输入信号转换为数字输出信号。
其他实施方式的数字传声器具备:传声器元件,其生成具有线性依赖于温度的信号电平的模拟输入信号;放大单元,其对前述模拟输入信号进行放大;基准电压生成电路,其以线性依赖于前述温度的方式生成基准电压;调制器,其基于前述基准电压,将前述放大单元放大了的模拟输入信号转换为数字输出信号;以及数字信号处理电路,其对前述数字输出信号执行数字处理。
根据上述结构的数字信号生成电路及数字传声器,可以降低消除输入信号的温度变化时的放大增益的失真及不均一。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数字传声器1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放大单元12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ADC14的结构的框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准电压Vref与模拟输出信号Aout的增益G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准电压生成电路142及基准电压调整电路144的结构的框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1电压V1~第3电压V3及基准电压Vref的特性的曲线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参数表的数据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关于本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数字传声器1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数字传声器1的结构的框图。
如图1所示,数字传声器1具备数字信号生成电路10、传声器元件20和数字信号处理电路(以下称为“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30。
传声器元件20是静电型传声器元件。传声器元件20基于与输入声压相应的电容值的变化,生成作为电信号的模拟输入信号Ain。模拟输入信号Ain线性依赖于数字传声器1内的温度T。温度T越高,模拟输入信号Ain的信号电平也越大。
数字信号生成电路10具备放大单元12、模拟数字转换单元(以下称为“ADC(Analog Digital Converter)”)14。放大单元12及ADC14基于电源电压Vdd而工作。放大单元12以不依赖于温度T的放大率对模拟输入信号Ain进行放大,生成放大信号Ain’。ADC14将放大信号Ain’转换为数字输出信号Dout。
DSP30对数字输出信号Dout执行预定的数字处理,生成模拟输出信号Aout。例如,DSP30具备低通滤波器或傅立叶变换器。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放大单元12的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放大单元12的结构的框图。
如图2所示,放大单元12具备电平移位器120、输入电阻122a及122b、差动放大器124、反馈电阻126a及126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未经株式会社东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589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