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螺钉扣环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54845.X | 申请日: | 2012-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343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斋藤考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利富高 |
主分类号: | F16B43/00 | 分类号: | F16B43/00;F16B21/02;H01R4/66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张敬强;李家浩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钉 扣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螺钉扣环,通过使用金属板,不仅能够较高地设定轴向力,还能够抑制由蠕变导致的轴向力的下降、及由面板等的被安装部件的板厚的不均导致的轴向力的变化。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通过螺钉的紧固,使前端部分进入支脚部的内侧,从而扩开支脚部的第一螺钉扣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的第0018段,图4及图5)。
以往,已知有以通过螺钉紧固,使支柱突出的方式变形的第二螺钉扣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的第0010段,图10及图11)。
以往,已知有当插入螺栓时,使旋转螺母旋转,通过螺栓紧固使旋转螺母上升的防松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的第0017段,及图1~图3)。
以往,已知有在金属板的上下具有卡爪,通过螺钉的紧固而通电的不穿孔螺母(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的第0009段,图1及图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4372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14082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147422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09-72323号公报
但是,由于上述现有的第一螺钉扣环(日本特开2010-43728号公报)采用通过螺钉的紧固,使前端部分进入支脚部的内侧,从而扩开支脚部的结构,因此存在由于蠕变导致轴向力下降、由面板的板厚不均导致轴向力的变化、安装后的拆卸困难之类的第一问题点。
由于上述现有的第二螺钉扣环(日本特开2001-140825号公报)采用通过螺钉紧固使支柱突出的结构,因此存在无法较高地设定抗扭转性,保持力及轴向力下降之类的第二问题点。
由于上述现有的防松件(日本特开2002-147422号公报)使用旋转螺母,因此存在需要旋转螺母用于旋转的大的空间之类的第三问题点。
由于上述现有的旋转螺母(日本特开平09-72323号公报)在金属板的上下具有卡爪,因此存在难以安装金属板,且容易脱落之类的第四问题点。
发明内容
因此,各方案记载的各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具有的第一~第四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以下方面。
说明方案一。
方案一记载的发明其目的如下。
即,方案一记载的发明通过使用金属板,不仅能够较高地设定轴向力,还能够抑制由蠕变导致的轴向力的下降、及由面板等的被安装部件的板厚的不均导致的轴向力的变化。
说明方案二。
方案二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方案一记载的发明的目的之外,其目的如下。
即,方案二记载的发明通过在金属板的转动时,在该金属板和安装孔的背面之间形成接合量,能够提高螺钉扣环的拔去力。
说明方案三。
方案三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方案一或方案二记载的发明的目的之外,其目的如下。
即,方案三记载的发明能够使金属板的操作部沿垫圈的凸缘部的凹部转动。
根据方案三记载的发明,由于不使金属板沿垫圈的轴部的轴向旋转,通过只在凸缘部的圆周方向上旋转来连接,因此具有能够减少向面板等被安装部件的背侧方向的突出量的优点。
说明方案四。
方案四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方案三记载的发明的目的之外,其目的如下。
即,方案四记载的发明能够使金属板的操作部通过垫圈的凸缘部的狭缝容易地嵌入贯通孔中。
根据方案四的发明,能够通过凸缘部的贯通孔提起金属板。
说明方案五。
方案五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方案三或方案四记载的发明的目的之外,其目的如下。
即,方案五记载的发明通过使垫圈的凹部的抵接部与金属板的操作部抵接,能够限制金属板的转动。
说明方案六。
方案六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方案五记载的发明的目的之外,其目的如下。
即,方案六记载的发明利用垫圈的凹部的暂时保持爪,不仅能够将金属板的操作部容易地暂时保持在凹部内,还能够难以脱离,且能够容易地进行拆卸。
说明方案七。
方案七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方案四记载的发明的目的之外,其目的如下。
即,方案七记载的发明利用垫圈的狭缝的一侧的暂时安装爪,金属板的操作部不仅能够容易地通过狭缝,通过后还难以脱离,并且也能够容易地进行拆卸。
说明方案八。
方案八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方案一~方案七任一项记载的发明的目的之外,其目的如下。
即,方案八记载的发明在螺钉连接时能够使作为金属板的锐角的通电部切入金属制的面板等的被安装部件的背面,从而能够进行通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利富高,未经株式会社利富高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484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