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波合成铜锌锡硫纳米颗粒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54442.5 | 申请日: | 2012-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35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沈鸿烈;王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G19/00 | 分类号: | C01G19/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李纪昌 |
地址: | 21001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波 合成 铜锌锡硫 纳米 颗粒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纳米光电技术领域的材质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铜锌锡硫纳米颗粒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全球性的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暖正日益严重地困扰着人类社会。寻求绿色替代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课题。从长远来看,可再生能源将是未来人类的主要能源来源。在新发展的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中,太阳电池最具潜力。
由于全球硅材料的短缺和高昂的制备成本,薄膜太阳电池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已成为科技工作者的研究重心。薄膜太阳电池分为硅基薄膜太阳电池和化合物薄膜太阳电池,作为化合物薄膜电池的代表,CIGS(铜铟稼硒)薄膜太阳电池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截止到2010年底其最高转换效率已经达到了20.3%,但是其组成元素Se的毒性和In、Ga的高昂成本却严重制约着CIGS的发展。为了寻找一种无毒廉价且高效的太阳电池材料,人们经过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
Cu2ZnSnS4 (以下简称为CZTS)是一类锌黄锡矿结构(kesterite)化合物半导体,其结构与黄铜矿结构的CIGS类似,可看成是用Zn、Sn和S分别代替CIGS中的In、Ga、Se。由于In和Ga为贵金属,而Se又有一定的毒性,因此CZTS相比CIGS在成本及环境友好方面具有比较大的优势。CZTS薄膜的光学带隙接近1.5eV,与太阳光谱的响应较好, 非常适合用作太阳电池中的光吸收层。CZTS的光吸收系数较大(可见光波段吸收系数104cm-1-105cm-1),只需要1μm厚度即可完全吸收太阳光,适合制备薄膜太阳电池,此外CZTS的组成元素地球上储量均较丰富且无毒。因此,CZTS作为一种太阳电池吸收层材料近年来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以CZTS为吸收层的太阳电池转换效率达到6.8%,而用一部分Se取代Cu2ZnSnS4中的S的Cu2ZnSn(S,Se)4(CZTSSe)电池效率可达到9.6%。因此这种新型太阳电池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商业价值。
目前制备Cu2ZnSnS4太阳吸收材料的方法主要有溅射、蒸发等真空工艺与电化学沉积、旋涂等非真空工艺。与真空制备工艺相比,非真空工艺无需昂贵的真空设备,因此在成本上更具优势。而制备Cu2ZnSnS4纳米颗粒主要是采用溶剂热法,此方法制备材料所需反应时间较长,能耗较高。微波合成法制备CZTS纳米颗粒只需要5-30min,极大缩短了材料的制备周期,而且能耗低,制备过程无毒、无污染,产量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铜锌锡硫纳米颗粒的合成方法,该方法无需真空设备,降低生产成本,制备周期短,适合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制备铜锌锡硫纳米颗粒所用的材料都是无毒、无污染且廉价的,这极度降低了太阳电池的生产成本,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所涉及的Cu2ZnSnS4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种铜锌锡硫纳米颗粒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 首先是溶液的配制;将铜盐、锡盐、锌盐以及硫源加入到有机溶剂中,用磁力搅拌器搅拌均匀使其充分溶解得到澄清溶液。其中所述的二价铜盐浓度为0.03 M-0.06 M,二价锡盐浓度为0.02 M-0.05 M,二价锌盐浓度为0.02 M-0.05 M;硫离子的浓度为0.05 M-0.1 M;
(2).将步骤(1)获得的溶液放入到微波炉中;微波功率为100-800W,微波时间为5-30min,获得Cu2ZnSnS4纳米颗粒溶液;
(3).将步骤(2)到得的纳米颗粒用离心机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离心速度为6000 r/min,时间为10min,再用超纯水和乙醇多次清洗,最终得到Cu2ZnSnS4纳米颗粒。
其中步骤(1)所述二价铜盐为氯化铜、硫酸铜、硝酸铜或乙酸铜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步骤(1)所述的二价锌盐为氯化锌、硫酸锌、硝酸锌或乙酸锌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步骤(1)中所述的二价锡盐为二氯化锡、醋酸锡、辛酸锡、乙酰丙酮溴化锡或乙酰丙酮氯化锡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44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