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卧式喷淋废气净化塔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54073.X | 申请日: | 2012-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857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杜沂霖;吴铭凯;李少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宏联电镀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B01D53/78;B01D53/96;B01D53/04 |
代理公司: | 总装工程兵科研一所专利服务中心 32002 | 代理人: | 郭丰海 |
地址: | 214171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卧式 喷淋 废气 净化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具体地说是用来对废气进行喷淋净化的废气净化塔。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镀加工领域,由于电镀生产线会产生大量的有害废气,通常使用喷淋废气净化塔对有害废气进行喷淋净化,从而可避免有害废气直接排入空气而造成的环境污染。传统的喷淋废气净化塔主要采用立式结构,通常高度在5米以上,对安装场地的要求较高,因此很难在室内安装。若将该净化塔安装在室外,由于冬季温度较低,净化塔内易结冰而导致无法使用。另外,传统的喷淋净化塔内部过滤层和挡水层依次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布置,过滤层上方有喷淋机构,废气在净化塔内仅仅作上升运动,无法与过滤层进行充分的化学反应,导致废气净化不完全,从而使得废气净化效率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卧式喷淋废气净化塔,采用该净化塔,可将其安装在室内,且能够使废气在净化塔内进行充分净化,提高了废气净化效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以下方案:
本发明的卧式喷淋废气净化塔包括塔体,其特点是所述塔体呈卧式布置,塔体底部安装有用于盛放喷淋液的储水槽。塔体的两端分别有出风口和进风口,进风口连有风机。塔体内从进风口侧起每相隔一段距离设置有竖向的吸附交换层,吸附交换层的高度小于塔体内腔的高度,且相互间平行呈上下交错状布置,使得吸附交换层的下边与塔底间或上边与塔顶间留有间距,间距内有挡板。靠近出风口一侧的塔体内有竖向挡水层,吸附交换层和挡水层的迎风面均设置有喷淋机构。喷淋机构与储水槽之间连接有循环泵,喷淋机构、储水槽和循环泵构成喷淋循环回路。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将所述吸附交换层和挡水层制作成活动抽拉式结构,从而可将其从塔体外拉出,便于清洗和更换。所述的活动抽拉式结构可以是板状的框架,在板状框架内充填聚丙烯分水球。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循环泵为耐腐蚀性循环泵,从而可避免被喷淋液腐蚀,增加使用寿命。
前述方案中所述的喷淋机构由若干平行的管道组成,且相邻管道间通过管道连通,从而可以使塔体内的喷淋管道构成一个整体,减少了循环泵的使用数量。
采用上述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由于本发明的卧式喷淋废气净化塔的塔体采用卧式结构,对安装空间高度的要求不高,因此可将其安装在室内,从而可避免在冬季净化塔内部结冰而无法使用的问题。另外,由于本发明的卧式喷淋废气净化塔内部的吸附交换层采用上下交错的布局,废气在净化塔内可作迷宫式运行,增加了废气在塔内的停留时间,使喷淋吸附的化学反应更彻底,从而提高了净化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卧式喷淋废气净化塔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卧式喷淋废气净化塔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卧式喷淋废气净化塔包括塔体3,该塔体3呈卧式布置,塔体3底部安装有储水槽7,该储水槽7用于盛放喷淋液。塔体3的两端分别开有出风口1和进风口6,进风口6连有风机8,出风口1可以与通风管道连接。塔体3内从进风口6侧起每相隔一段距离设置有竖向的吸附交换层4,本实施例中吸附交换层4的数量为3个,且每相邻两吸附交换层之间的距离相等。吸附交换层4的高度小于塔体内腔的高度,且相互间平行呈上下交错状布置,使得从进风口6侧起第一个吸附交换层的下边与塔底间、第二个吸附交换层的上边与塔顶间、第三个吸附交换层的下边与塔底间均留有间距,间距内均有挡板。为了既能使气体流动顺畅,又能增加气体在净化塔内的停留时间,所述吸附交换层4的纵截面大小近似塔体3内腔纵截面的1/2。靠近出风口1一侧的塔体3内有竖向挡水层2,吸附交换层4和挡水层2的迎风面均设置有喷淋机构5。本实施例中的喷淋机构5由若干横向平行的管道组成,且相邻管道间通过直管和/或弯管连通,相邻吸附交换层之间或吸附交换层与挡水层之间的管道也通过直管和/或弯管连通,从而可以使塔体内部的喷淋管道构成一个整体。在所述喷淋机构5与储水槽7之间连接有循环泵9,该循环泵9最好是耐腐蚀性循环泵。喷淋机构5、储水槽7和循环泵9构成喷淋循环回路。
其中,所述吸附交换层4和挡水层2均为活动抽拉式结构,从而可将其从塔体外拉出,便于清洗和更换。本实施例中的吸附交换层4和挡水层2均为板状框架,在板状框架内充填聚丙烯分水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宏联电镀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宏联电镀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407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易定位的自动夹具
- 下一篇:双自由度视频展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