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能自动控制艾灸温度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53963.9 | 申请日: | 2012-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20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李甲怀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甲怀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A61N1/36 |
代理公司: | 福州智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8 | 代理人: | 丁秀丽 |
地址: | 350002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控制 艾灸 温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自动控制艾灸温度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用艾条点燃后进行艾炙时都无法对艾条的燃烧温度进行自动控制。再者,用人工手持艾条进行艾炙操作时劳动强度大,注意力要十分集中,每次每个工作人员只能照看一个艾灸治疗者,劳动力成本高。而改用燃艾助吹炙装置每次每个工作人员也只能操作控制一台该装置,而且该装置的内部结构中远红外测温装置的元器件多而且相对复杂,体积和重量也比一般的电吹风机大;这一套的远红外测温装置和自动调节装置只能测量和调节燃艾助吹炙装置出风口的温度,难以准确调节艾灸部位的艾灸温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自动控制艾灸温度的装置,它能准确感应接收到患者穴位或皮肤周围的艾灸温度,并对艾灸温度变化进行自动控制。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能自动控制艾灸温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层面、下层面以及设置于上层面和下层面之间且贯通上层面和下层面的空心筒,在上层面嵌设有与艾灸装置相连控制艾灸装置工作的一个以上温控器,温控器的测温面裸露于上层面的上表面之外,上层面设有与空心筒相连通的上通孔,下层面设有与空心筒相连通的下通孔。
本发明还进行了以下创新:
在空心筒处设置电极针状软触脚。
所述下层面由柔性材料制成;所述下层面由一片以上皮肤电极构成,或者所述下层面的下表面设有不遮蔽下通孔的一片以上皮肤电极。
通过设置皮肤电极,在不干扰艾炙治疗的同时对同一处的穴位或穴位周围皮肤接入低频或中频电子脉冲治疗仪输出的电流进行同步治疗,或者在不使用艾灸时,单独配合低、中频电子脉冲治疗仪进行治疗。
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结构简单、重量轻、体积小、操作方便、使用安全、成本低。它能准确感应接收到患者穴位或皮肤周围的艾炙温度,并对温度变化迅速地进行自动的控制;
(2)通过设置电极针状软触脚和/或皮肤电极,需要时还可以同时接入来自低频或高频电子脉冲治疗仪的电流对患者的同一处穴位或皮肤进行同步治疗,治疗功效比单纯艾炙高;同时也可以在不做艾炙治疗时,单独与低频或高频电子脉冲治疗仪配合进行电流治疗。
(3)当把与本发明相匹配的燃艾助吹炙装置等艾炙装置由人工手持式改为机械手固定式,使人机分离让机械手自动操作,一个工作人员可同时操作、照看四台左右的治疗机械,不但治疗效率可提高,治疗成本也可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能自动控制艾灸温度的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种能自动控制艾灸温度的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俯视图。
图6是图4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三种能自动控制艾灸温度的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俯视图。
图9是图7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7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中省略温控器与艾灸装置的连接关系。
标号说明:1、上层面,2、下层面,2-1、皮肤电极接头,3、空心筒,3-1、第一电极输入接头,3-2、第一电极针状软触脚,4、艾灸装置,5、温控器,5-1、接线接头,6、第二电极针状软触脚,6-1、第二电极输入接头,6-2、第二触点,7、空心柱,7-1、第三电极输入接头,7-2、第三电极针状软触脚,8、皮肤电极,9、导热片,10、固定孔,11、固定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一种能自动控制艾灸温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层面1、下层面2以及设置于上层面1和下层面2之间且贯通上层面1和下层面2的空心筒3,在上层面1嵌设有与艾灸装置4相连控制艾灸装置4工作的一个以上温控器5,以便于及时探测到来自于艾灸装置4发出的艾灸的药气温度,温控器5的测温面裸露于上层面1的上表面外,上层面1设有与空心筒3相连通的上通孔,下层面2设有与空心筒3相连通的下通孔。所述温控器5可以是突跳式温控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甲怀,未经李甲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396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桥梁限位结构
- 下一篇:一种预防和治疗脑血栓恢复期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