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滤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52059.6 | 申请日: | 2012-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63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刘若鹏;徐冠雄;刘京京;苏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P1/207 | 分类号: | H01P1/207;H01P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034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滤波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射频器件,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滤波器。
背景技术
滤波器是电子系统中的关键部件,用来完成频率选择功能。常用的滤波器有介质滤波器、腔体滤波器、集总滤波器等,介质滤波器因其具有较高的Q值(品质因数值)而被广泛应用。
介质滤波器是将具有很高Q值的陶瓷介质材料置于谐振腔中,从而大大减小腔体自身的损耗,提高滤波器的各项性能。常规的设计方法是在陶瓷介质的底部中央设置支撑座,来制成陶瓷介质使其位于谐振腔的中间位置。但是对于TM模式的介质滤波器,由于陶瓷介质在工作时其中央的磁场强度是最强的且穿过支撑座,从而导致位于中央的支撑座上的损耗也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支撑座带来的损耗大幅减少的滤波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滤波器,包括谐振腔和置于所述谐振腔内的谐振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卡接件,所述谐振腔内壁设有凸位,所述谐振子侧表面上设有凹位,所述卡接件一端置于所述凹位内另一端置于所述凸位上,所述凸位距离所述谐振腔内底面的高度与卡接件自身的高度的和大于所述凹位距离所述谐振子底面的高度,使得所述谐振子悬空架设在所述谐振腔内。
在本发明所述的滤波器中,所述谐振子为阶梯轴,且所述阶梯轴横截面大的一端在横截面小的一端上方,使得两端相接处的台阶面形成所述凹位。
在本发明所述的滤波器中,所述阶梯轴为方形阶梯轴,其垂直于轴向的横截面为矩形。
在本发明所述的滤波器中,所述阶梯轴为圆形阶梯轴,其垂直于轴向的横截面为圆形。
在本发明所述的滤波器中,所述谐振腔上沿其内壁一周设有环形凸起部,形成所述凸位。
在本发明所述的滤波器中,所述卡接件为片状,其中间设有供所述谐振子横截面小的一端穿过、并卡在所述台阶面上的通孔,所述卡接件的外边缘置于所述环形凸起部上。
在本发明所述的滤波器中,所述凸位为设置在所述谐振腔内壁上的至少两个凸块。
在本发明所述的滤波器中,所述卡接件由透波材料制成。
在本发明所述的滤波器中,所述透波材料为氧化铝、二氧化硅、陶瓷或氮化硅。
在本发明所述的滤波器中,所述卡接件与所述谐振子固定连接为一体。
实施本发明的滤波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本发明的卡接件,一方面起到了支撑谐振子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卡接件位于谐振子侧表面和谐振腔的内壁侧面之间,而滤波器在TM模式下,磁力线主要集中在谐振子内部及上、下方,在侧表面的磁力线较少,从而降低因磁场经过卡接件引起的损耗,提高滤波器的Q值。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滤波器的俯视图;
图2是图1所示滤波器的A-A剖视图;
图3是第二实施例的谐振腔的俯视图;
图4是第三实施例的滤波器的剖视图;
图5为第四实施例的滤波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一种滤波器,优选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包括谐振腔1、谐振子2、卡接件3,当然也还可包括装在谐振腔1两端的输入端、输出端(图中未示出)。
谐振子2位于所述谐振腔1内部,通常为高介电常数、低损耗的陶瓷材料,也可以是其他符合滤波器功能要求的材料。对于TM模式的滤波器,其谐振子的高度通常与谐振腔内部腔体的高度相当,使得磁场是比较集中在谐振子中且在谐振子内部几乎成竖直方向;同时,通常谐振子需要位于谐振腔的正中央,即谐振子的顶面、底面到谐振腔内部腔体的底面、底面的距离相同,同时谐振子的各个侧表面到谐振腔各个侧壁的距离相当。要将谐振子支撑在正中央,就需要支撑件。而常规的支撑件为了谐振子底部,而大量磁力线即从谐振子竖直穿过支撑件,进而导致磁场在支撑件内发生损耗,影响滤波器的Q值。
本发明采用卡接件而非支撑件来保证谐振子的定位。如图2所示,谐振腔内部的侧壁上设有凸位,用于放置卡接件的外部边缘;谐振子的侧表面上设有凹位,便于卡接件的内部边缘卡入其中。通过卡接件的连接,且凸位距离谐振腔内部底面的高度与卡接件自身的高度的和大于凹位到谐振子底面的距离,使得谐振子悬空架设在谐振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20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