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错误码的返回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210051602.0 | 申请日: | 2012-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74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周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2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0 | 代理人: | 张颖玲;程立民 |
地址: | 518044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错误 返回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错误码的返回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多数操作系统或网站对于各种系统错误、逻辑错误一般会返回用户错误信息或错误码,例如:用户名或密码错误(20)等。但是这些错误信息和错误码提示的详细程度是需要有选择的,如果提示的错误信息太过清晰,恶意用户可能会根据这些信息来做有针对性的攻击,尤其对一些知名的网站。例如提示“该IP登录的用户过多,系统拒绝登录”这样的信息,就会让恶意用户去尝试从其他的IP地址登录。
因此,一些操作系统或网站,通常的做法是返回模糊的错误信息,譬如很多安全限制(IP异常、登录地点异常、验证码异常)和系统错误(DB连接超时、Proxy过载)等错误都返回“系统繁忙”一类的信息。返回模糊的错误信息虽然在安全方面得到了一定的保障,但是如果面临用户在客服投诉,定位问题就变得困难了。因为错误信息太过含糊,连系统的内部人员无法得知具体的原因。
另外,如果在返回“系统繁忙”这种模糊的错误信息的同时,带上具体的错误码,恶意用户会根据对错误码多次的分析和猜测推测出来真实含义,故一些对安全要求比较高的系统,也不会返回具体的真实错误码。
再者,目前的多数操作系统或网站中错误码和错误信息是一一对应的,一个错误码对应一个特定的提示信息。譬如,44代表“从该IP登录的用户过多,系统拒绝登录”,这样,恶意用户会根据对错误码多次的分析和猜测推测出来真实含义。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错误码的返回方法和装置,防止恶意用户通过多次的分析和猜测错误码推测出真实的错误信息,提高操作系统或网站的安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错误码的返回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后台将与错误信息一一对应的固定错误码转换成随机的虚拟错误码,返回所述虚拟错误码给前端显示。
上述方案中,所述在后台将与错误信息一一对应的固定错误码转换成随机的虚拟错误码为:
在后台获得与错误信息一一对应的固定错误码之后,将所述固定错误码按照预定义的算法转换成随机的虚拟错误码。
上述方案中,所述预定义的算法为:
virt_code=rand_num<<16+pwd_table[rand_num]^real_code
其中,real_code为固定错误码;virt_code为转换成的虚拟错误码;pwd_table为预定义的密码表;rand_num为随机数。
上述方案中,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对虚拟错误码进行反运算获得与错误信息一一对应的固定错误码,所述反运算为:
real_code=(virt_code & 0x0000ffff)^pwd_table[virt_code>>16]
其中,real_code为固定错误码;virt_code为转换成的虚拟错误码;pwd_table为预定义的密码表。
上述方案中,所述在后台将与错误信息一一对应的固定错误码转换成随机的虚拟错误码为:
预先对所有固定错误码按照预定义的算法转换成随机的虚拟错误码,将所有固定错误码及对应的虚拟错误码存入表格,在后台获得与错误信息一一对应的固定错误码之后,根据所述固定错误码查表获得对应的虚拟错误码。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错误码的返回装置,该装置设置在后台,包括:转换模块、返回模块;其中,
转换模块,用于将与错误信息一一对应的固定错误码转换成随机的虚拟错误码,将所述虚拟错误码发送到返回模块;
返回模块,用于返回所述虚拟错误码给前端显示。
上述方案中,所述转换模块,具体用于在获得与错误信息一一对应的固定错误码之后,将所述固定错误码按照预定义的算法转换成随机的虚拟错误码。
上述方案中,所述转换模块,具体用于预先对所有固定错误码按照预定义的算法转换成随机的虚拟错误码,将所有固定错误码及对应的虚拟错误码存入表格,在后台获得与错误信息一一对应的固定错误码之后,根据所述固定错误码查表获得对应的虚拟错误码。
上述方案中,该装置还包括反算模块,用于对虚拟错误码进行反运算获得与错误信息一一对应的固定错误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16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