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燃料燃烧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51226.5 | 申请日: | 2012-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38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高立洪;李萍;韦秀丽;陈正明;李芝渝;高立均;王玉海;蔡鸣;唐宁;徐进;李平;崔晋波;孙俊环;龙翰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凯锐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9/18 | 分类号: | F24H9/18;F24H9/20;F23C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 代理人: | 郭云 |
地址: | 401329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 燃烧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多燃料燃烧装置,包括换热装置和燃烧室,其中所述换热装置用于容纳待加热物质,所述燃烧室设置于该换热装置的下方,用于燃烧固体燃料以向该待加热物质加热,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还与燃烧器连通,该燃烧器用于燃烧燃气、燃油中至少一种燃料,以向该待加热物质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燃料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阀,该燃烧器的燃料输入端连接该控制阀中阀门的一侧,该控制阀中阀门的另一侧用于输入燃料,在开启该阀门时将燃气或燃油输送给该燃烧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燃料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控箱并且所述燃烧器包括压力检测器和电控单元,其中所述压力检测器用于采集该燃烧器的气压信息并发送给电控单元;
所述电控单元用于根据该气压信息判断该燃烧器中气压是否过高或者过低,并且在判定该燃烧器中气压过高或者过低时控制燃烧器自动熄火,并发送异常信号给该电控箱;
所述电控箱用于根据该异常信号控制关闭该控制阀的阀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燃料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上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该换热装置中待加热物质的温度信息并发送给电控箱;
所述电控箱用于根据该温度信息将该待加热物质的温度与设定温度相比较:如果该待加热物质的温度大于设定温度,则发送熄火信号给燃烧器中的电控单元,由该电控单元控制燃烧器中的点火单元熄火,从而实现燃烧器自动熄火;
如果该待加热物质的温度小于设定温度,则发送点火信号给燃烧器中的电控单元,由该电控单元控制燃烧器中的点火单元点火,从而实现燃烧器自动点火。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多燃料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的下方还设置有储灰室,所述储灰室用于储存燃烧室中固体燃料燃烧后的灰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燃料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上设置有水位计和角度温度计,分别用于检测换热装置中待加热物质的水位和温度。
7.一种多燃料燃烧方法,包括换热装置、燃烧室、储灰室、水位计、角度温度计、燃烧器、控制阀、温度传感器和电控箱,其中该换热装置用于容纳待加热物质,燃烧室位于该换热装置的下方,储灰室位于该燃烧室的下方,水位计、角度温度计和温度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换热装置上,温度传感器连接电控箱,燃烧器与燃烧室连通,燃烧器的燃料输入端连接控制阀的阀门,控制阀的控制端连接电控箱,且电控箱还连接该燃烧器中的电控单元;
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燃烧器中燃气、燃油的燃烧加热过程:
A1、关闭燃烧室和储灰室,接通电控箱的电源并且打开控制阀的阀门;
A2、按下电控箱上的点火按钮,控制燃烧器点火,对换热装置中的待加热物质进行加热,并且在电控箱上设定加热温度;
A3、将电控箱上的控制开关旋转至自动位置,电控箱进行自动控制:该电控箱的自动控制包括对燃烧器进行自动控制:当换热装置中待加热物质的温度大于该设定的加热温度时,电控箱控制燃烧器熄火;当换热装置中待加热物质的温度小于该设定的加热温度时,电控箱控制燃烧器点火。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燃料燃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A3中电控箱的自动控制还包括对控制阀进行自动控制:当燃烧器中压力检测器检测到燃烧器的气压过高或过低时,燃烧器中的电控单元控制燃烧器熄火并发送异常信号给电控箱,电控箱控制关闭控制阀。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多燃料燃烧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燃烧室中固体燃料的燃烧加热过程:
B1、断开电控箱的电源并关闭控制阀,使得燃烧器处于熄火状态;
B2、向燃烧室中加入固体燃料,点燃该固体燃料对换热装置中的待加热物质进行加热,通过设置在换热装置上的水位计和角度温度计,分别观察换热装置中该待加热物质的水位和温度:当水位低于最低安全水位线时及时添加该待加热物质并且添加完成后的水位低于最高安全水位线;当温度高于要求温度时关闭储灰室并打开燃烧室,使得该燃烧室处于闷火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凯锐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凯锐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122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