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赖氨酸溶液的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50611.8 | 申请日: | 2012-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73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王远海;刘铸;李黎明;周小伟;班有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粮生物化学(安徽)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29/26 | 分类号: | C07C229/26;C07C227/4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王浩然;王凤桐 |
地址: | 23301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赖氨酸 溶液 处理 方法 | ||
1.一种含赖氨酸溶液的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所述含赖氨酸溶液依次通过一组或多组依次串联的阳离子交换树脂柱组,以使含赖氨酸溶液中的赖氨酸被吸附至从该一组或多组依次串联的阳离子交换树脂柱组的末端流出的液体中赖氨酸浓度不高于0.1g/dL,每组阳离子交换树脂柱组包括一个或多个并联的阳离子交换树脂柱,然后使用碱性溶液对吸附赖氨酸后的阳离子交换树脂柱进行洗脱,得到含赖氨酸的洗脱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含赖氨酸溶液在pH值为1.0-2.0的条件下或者在赖氨酸浓度不低于1.0g/dL的条件下通过所述阳离子交换树脂柱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含赖氨酸溶液在pH值为1.8-2.0的条件下或者在赖氨酸浓度不低于1.0g/dL的条件下通过所述阳离子交换树脂柱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阳离子交换树脂柱组为三组,每组包括3-6个并联的阳离子交换树脂柱。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阳离子交换树脂柱中的阳离子交换树脂为磺酸基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所述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总交换容量大于5mmol/g。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pH值通过加入硫酸进行调节。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碱性溶液为氨水,pH值为10.0-14.0,优选为11.0-12.5。
7.一种含赖氨酸溶液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使所述含赖氨酸溶液与多组阳离子交换树脂柱组接触进行离子交换色谱分离,每组阳离子交换树脂柱组依次且循环地经过吸附区、碱导区和再生区,以使阳离子交换树脂柱组依次且循环地进行交换吸附、解吸和再生,解吸后得到洗脱液,所述每组阳离子交换树脂柱组包括一个或多个并联的阳离子交换树脂柱,其中,
一组或多组依次串联的阳离子交换树脂柱组同时处于吸附区,所述含赖氨酸溶液从处于吸附区首位的阳离子交换树脂柱组的上端引入,在pH值为1.0-2.0的条件下或者在赖氨酸浓度不低于1.0g/dL的条件下依次流经该吸附区内的各组阳离子交换树脂柱组,然后从处于吸附区末位的阳离子交换树脂柱组的下端流出,使所述含赖氨酸溶液中的至少部分赖氨酸吸附到阳离子交换树脂上,且使流出的液体中的赖氨酸浓度不高于0.1g/dL;在碱导区,使碱性溶液流经所述阳离子交换树脂柱,使吸附到阳离子交换树脂上的赖氨酸解吸得到所述洗脱液;在再生区,使水和空气依次通过阳离子交换树脂柱,使阳离子交换树脂柱得以再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含赖氨酸溶液从处于吸附区首位的阳离子交换树脂柱组的上端引入,在pH值为1.8-2.0的条件下或者在赖氨酸浓度不低于1.0g/dL的条件下依次流经该吸附区内的各组阳离子交换树脂柱组,然后从处于吸附区末位的阳离子交换树脂柱组的下端流出。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吸附区的相邻两组阳离子交换树脂柱组之间设置有中转罐,使相邻两组阳离子交换树脂柱组经过所述中转罐串联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同时处于吸附区的阳离子交换树脂柱组为三组,每组包括3-6个并联的阳离子交换树脂柱。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含赖氨酸溶液在不调pH值的条件下通过处于吸附区首位和第二位的阳离子交换树脂柱组,使经过吸附区首位的阳离子交换树脂柱组后的并在经过吸附区第二位的阳离子交换树脂柱组前的液体中的赖氨酸浓度为1.0-2.0g/dL,在pH值为1.8-2.0的条件下通过处于吸附区末位的阳离子交换树脂柱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处于吸附区末位的阳离子交换树脂柱组前的中转罐中调pH值为1.8-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粮生物化学(安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粮生物化学(安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061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