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剖面双层印刷超宽带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50530.8 | 申请日: | 2012-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68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吴琦;王诗然;苏东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Q1/12 | 分类号: | H01Q1/12;H01Q1/36;H01Q1/38;H01Q5/01;H01Q13/08;H01Q1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11121 | 代理人: | 李有浩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剖面 双层 印刷 宽带 天线 | ||
1.一种低剖面双层印刷超宽带天线,其特征在于:该天线包括有横向介质板(1)、纵向介质板(2)、反射板(3)、基板(4)和支撑柱(5);横向介质板(1)的底部与反射板(3)的上部之间的间距18mm;横向介质板(1)与反射板(3)之间安装有四根支撑柱(5),纵向介质板(2)置于横向介质板(1)与反射板(3)之间的中部,反射板(3)置于基板(4)的上方;
所述横向介质板(1)的上板面上设有第一背条(101)、第二背条(102),第一背条(101)和第二背条(102)为结构相同圆弧形段,所述圆弧形段是采用覆铜技术将铜蚀刻在横向介质板(1)上形成;所述横向介质板(1)的下板面上安装有A振子(103)、B振子(104);横向介质板(1)、第一背条(101)、第二背条(102)、A振子(103)和B振子(104)构成第一天线单元;所述纵向介质板(2)的一板面上安装有A梯形微带线(201),所述纵向介质板(2)的另一板面上安装有B梯形微带线(202);所述纵向介质板(2)的下部焊接在同轴线缆接头(6)上;纵向介质板(2)、A梯形微带线(201)和B梯形微带线(202)构成巴伦,也是第二天线单元;反射板(3)和基板(4)形成第三天线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剖面双层印刷超宽带天线,其特征在于:横向介质板(1)的上板面(1A)上设有第一弧形槽(1C)、第二弧形槽(1D),且第一弧形槽(1C)与第二弧形槽(1D)结构相同;第一弧形槽(1C)的两端设有A通孔(1G)、B通孔(1H);第二弧形槽(1D)的两端设有C通孔(1J)、D通孔(1K);A通孔(1G)、B通孔(1H)、C通孔(1J)和D通孔(1K)用于实现振子与背条的短路连接;横向介质板(1)的下板面(1B)上设有第一蝶形槽(1E)、第二蝶形槽(1F),且第一蝶形槽(1E)与第二蝶形槽(1F)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蝶形槽(1E)是由第一半圆(111)和第一梯形(112)构成,所述第二蝶形槽(1F)是由第二半圆(113)和第二梯形(114)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剖面双层印刷超宽带天线,其特征在于:纵向介质板(2)的右板面(2A)上设有第一梯形槽(2C);所述第一梯形槽(2C)内采用覆铜技术覆上铜材料形成A梯形微带线(201);纵向介质板(2)的左板面(2B)上设有第二梯形槽(2D);所述第二梯形槽(2D)内采用覆铜技术覆上铜材料形成B梯形微带线(20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剖面双层印刷超宽带天线,其特征在于:横向介质板(1)采用介电常数为2.65的聚四氟乙烯玻璃纤维布加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剖面双层印刷超宽带天线,其特征在于:纵向介质板(2)采用介电常数为2.65的聚四氟乙烯玻璃纤维布加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于S波段和C波段的低剖面双层印刷超宽带天线,其特征在于:反射板(3)为采用覆铜技术将铜蚀刻在基板(4)上方形成,反射板(3)厚度为0.01mm~0.1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剖面双层印刷超宽带天线,其特征在于:基板(4)的上方采用覆铜技术加工有反射板(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剖面双层印刷超宽带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印刷超宽带天线能够工作于S波段和C波段。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剖面双层印刷超宽带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印刷超宽带天线在2.8GHz~6.2GHz的范围内,其驻波系数小于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剖面双层印刷超宽带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印刷超宽带天线在3GHz处增益达到9.8dB,在频段2.8GHz~6.2GHz范围内,增益大于6.7d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053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