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止外放扬声器与麦克风声音串扰的方法及终端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50140.0 | 申请日: | 2012-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49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王胜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60 | 分类号: | H04M1/60;H04M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518129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外放 扬声器 麦克风 声音 方法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止外放扬声器与麦克风声音串扰的方法及终端。
背景技术
扬声器和麦克风是手机等终端设备必须的电子部件,手机等终端通常有外放和非外放两个扬声器,其中非外放扬声器也可称为听筒,用于在用户进行非免提通话时将对方的声音传输给用户;外放扬声器常用于在免提电话时将对方的声音放大播放给用户,或用于外放音乐等需要外放声音或音频信号的场合。麦克风用来拾取用户的声音,并把声音通过网络发送给对方。在手机等终端设计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外放扬声器和麦克风距离很近的情况。用户在打免提电话时由于外放扬声器和麦克风两者距离过近,麦克风会拾取外放扬声器播放的对方的声音并将所述对方的声音再回传给对方,导致回声,严重时会产生啸叫,即造成外放扬声器与麦克风声音串扰。
现有技术中用于防止外放扬声器与麦克风声音串扰的方法有多种,目前常用的技术方案是设置外放扬声器和麦克风的安全距离;或者降低麦克风放大器的增益,即减少灵敏度;或者减小外放扬声器的音量;还有就是采取特殊的电路以及软件算法消除回声。
在应用上述几种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设置外放扬声器和麦克风的安全距离实际上限制了外放扬声器和麦克风设计的自由;降低麦克风放大器的增益或减小外放扬声器的音量实际是人为放弃了麦克风或外放扬声器的性能,降低了用户感受;采取特殊的电路以及软件算法则增加了成本以及功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止外放扬声器与麦克风声音串扰的方法及终端,可以在满足用户体验和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有效的防止外放扬声器与麦克风声音串扰。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止外放扬声器与麦克风声音串扰的方法,包括:
在终端接通来电后,检测终端的免提通话功能是否开启;
若所述免提通话功能开启,则使用第一麦克风、非外放扬声器、第二麦克风和外放扬声器中的所述第二麦克风和所述外放扬声器;其中所述第一麦克风与所述外放扬声器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麦克风与所述外放扬声器的间距;以使得用户在进行免提通话时使用所述第二麦克风与所述外放扬声器从而防止所述外放扬声器与所述第一麦克风的声音串扰。
一种终端,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在终端接通来电后,检测终端的免提通话功能是否开启;
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免提通话功能开启时,使用第一麦克风、非外放扬声器、第二麦克风和外放扬声器中的所述第二麦克风和所述外放扬声器;其中所述第一麦克风与所述外放扬声器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麦克风与所述外放扬声器的间距;以使得用户在进行免提通话时使用所述第二麦克风与所述外放扬声器从而防止所述外放扬声器与所述第一麦克风的声音串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止外放扬声器与麦克风声音串扰的方法及终端,通过在终端接通来电后,检测终端的免提通话功能是否开启;并在所述免提通话功能开启时,使用第一麦克风、非外放扬声器、第二麦克风和外放扬声器中的所述第二麦克风和所述外放扬声器。其中所述第一麦克风与所述外放扬声器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麦克风与所述外放扬声器的间距,使得用户在进行免提通话时使用距离所述外放扬声器较远的所述第二麦克风,有效的防止了外放扬声器与麦克风的声音串扰。所述方法不用设置所述第一麦克风与所述外放扬声器的安全距离,从而提高了外放扬声器和麦克风设计的自由度;也不用降低终端的麦克风以及外放扬声器的性能,从而保证了终端的麦克风以及外放扬声器的性能,提升了用户的体验;也不用采取特殊的电路以及软件算法,从而节省了成本及功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防止外放扬声器与麦克风声音串扰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防止外放扬声器与麦克风声音串扰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终端结构框图;
图4为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手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终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终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01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