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标记法棉花杂交种育种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049589.5 申请日: 2012-02-29
公开(公告)号: CN102613067A 公开(公告)日: 2012-08-01
发明(设计)人: 杨修身;马奇祥;刘佳中;王振宇 申请(专利权)人: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主分类号: A01H1/02 分类号: A01H1/02;A01H1/04
代理公司: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代理人: 樊羿
地址: 450002 河南*** 国省代码: 河南;4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标记 棉花 杂交种 育种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育种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鸡爪叶和色素腺体双标记法棉花杂交种育种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优良品种为农业高产、稳产做出了重大贡献,高产、优质、抗病的优良品种越来越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棉花杂交种具有高产、优质、抗虫、抗病等优良性状,棉花杂交种的应用对提高我国棉花生的产量水平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我国目前杂交棉种植面积100多万公顷,生产上应用的棉花杂交种90%以上是由人工去雄授粉的方法选育而成并采取人工去雄授粉方法生产。

在棉花杂交种生产过程中,通常是由经营者或中介组织通过制种村安排生产任务,由分散农户进行制种。由于大多数棉花杂交种的父本、母本和F1代杂交种不具有标记性状,生产的F1代杂交种外观性状与其它棉花品种也无明显差异,对种子纯度很难鉴定。然而种子纯度是种子质量最重要的指标。目前,田间小区种植是鉴定棉花品种真实性和测定种子纯度的法定方法,一般在当地异季进行(即使到海南岛种植鉴定,其结果最快也只能在翌年3~4月份得出)。

在传统的制种方法过程中,为了保证棉花杂交种质量尤其是种子纯度,在长达40~50天制种过期间,必须采取技术人员在制种田跟踪,随时检查并要求制种户摘除制种棉花上的非杂交棉铃,并采取制种棉田摘花收获时直接在田头收购,集中晾晒,防止有人掺假。这样的杂交棉方法需要大量人员进行跟踪监督,不仅增加种子生产成本,大面积制种也会受到一定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鸡爪叶和色素腺体双标记棉花杂交种育种方法,该方法克服了传统的技术偏见,有效解决了棉花杂交种纯度鉴定难题,可以简便有效的控制棉花杂交种生产质量,节约生产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标记棉花杂交种育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培育选择若干具有优良性状的超鸡爪叶且无色素腺体的棉花纯系品种材料作为父本;

(2)培育选择若干与父本性状有一定互补作用的常规棉花纯系品种材料作为母本;

(3)采取人工去雄授粉的方法多组合配制杂交种,通过田间试验选择最优组合;

(4)后续方法与普通棉花品种选育方法相同。

棉花色素腺体(pigment gland)也叫棉酚腺体,通常呈褐色或黑褐色点状,遍布腺体棉植株除花粉、种皮以外的绝大多数部位和器官。

所述父本为Y2-2、463、Y4-4等品种(系)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母本为YmR1、R3、HR1、Y68、G0269、9957等品种(系)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具有积极有益的效果:

1.本发明选择利用棉花鸡爪叶和色素腺体双重标记材料进行杂交棉育种,这种方法选育出的棉花F1代杂交种性状表现与其父本、母本性状都具有明显差异,种子纯度容易鉴定,有效解决了棉花杂交种纯度鉴定难题,不仅可以简便有的效控制棉花杂交种生产质量,节约生产成本,制种面积也可根据需要随时扩大。

2.利用本发明方法生产的棉花杂交种,全生育期都有明显标记性状,棉农在种植过程中随时都能对纯度进行观察,买到纯度不合格种子,容易取证并向经营者或生产者主张权益;同时棉花杂交种生产者和经营者也可以利用纯度易鉴定的特点保证种子质量,扩大市场销售。因此,利用本发明制种方法,可以防止假冒伪劣和纯度差的棉花杂交种流入市场,为维护生产者、经营者和棉农各方的合法权益提供技术支撑和保护,对促进棉种产业健康发展,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3.本发明方法选育出的棉花杂交种及生产的F1代种子在棉田种植时,其鸡爪叶性状有利于通风透光,促进光合作用并有利于改善棉田田间小气候减少棉花中下部铃病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父本超鸡爪叶叶形;

图2为本发明母本常规叶形;

图3为F1代杂交种鸡爪叶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下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实施例1  应用以下方法,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选育标杂A1杂交棉,并在2001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培育选择具有超鸡爪叶性状的且无色素腺体性状的棉花纯系品种材料Y2-2作为父本,参见图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958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