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水下旋转机械的双层密封自动排水的密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49120.1 | 申请日: | 2012-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85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大政;史为超;于华明;周军伟;梅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主分类号: | F16J15/16 | 分类号: | F16J15/16 |
代理公司: | 威海科星专利事务所 37202 | 代理人: | 鲍光明 |
地址: | 264209***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水下 旋转 机械 双层 密封 自动 排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下旋转机械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水下旋转机械的双层密封自动排水的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水下旋转机械密封一直以来都是影响水下旋转机械工作性能、工作寿命、维护周期、维修费用、制造成本等关键问题的重要因素。随着旋转密封件的发展和新型密封件的不断涌现,密封装置的密封性能已经逐步能够满足水下航行器、水下工作设备的使用。但是对于长时间水下工作、维护费用较高的机械,例如潮汐流涡轮发电机,旋转密封件在长时间工作后仍要求其保持良好的密封效果,现有的密封装置无法满足其密封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水下旋转机械的双层密封自动排水的密封装置,对于长时间水下工作、维护费用较高的机械,例如潮汐流涡轮发电机,旋转密封件在长时间工作后仍能保持良好的密封效果。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水下旋转机械的双层密封自动排水的密封装置,设有密闭的壳体,其特征是:密闭的壳体内腔经隔板分为机组舱及储水舱,机组安装在机组舱内,机组的主轴一端穿过隔板及壳体端部的轴孔,隔板及壳体端部的轴孔内分别安装有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壳体内腔安装有水泵,水泵的抽水口与储水舱的底部相连通,水泵的出水口与壳体上的排水孔相连通,排水孔内安装有逆止阀,储水舱内安装有水位感应开关,水位感应开关控制水泵电机的启动。
本发明还可通过如下措施来实现:水位感应开关由电源开关、浮杆及浮球组成,浮杆一端固定有浮球,浮杆另一端铰连在储水舱下部的腔壁上,浮杆控制电源开关的通断。
水位感觉开关的铁架一端铰连在储水舱上部的腔壁上,铁架的另一端固定有水泵,铁架中部与储水舱顶部之间连接弹簧,水泵的转轴与机组的主轴相平行,主轴上安装有传动盘,储水舱与机组舱之间的隔板上固定有电磁铁,储水舱下部的腔壁上分别安装有上水位传感器及下水位传感器,上水位传感器及下水位传感器分别控制电磁铁的电磁线圈通电及断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对于长时间水下工作、维护费用较高的机械,例如潮汐流涡轮发电机,旋转密封件在长时间工作后仍能保持良好的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也是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中 1.主轴,2.第一密封圈,3.储水舱,4.隔板,5.第二密封圈,6.机组,7.壳体,8.机组舱,9.水泵,10.逆止阀,11.排水孔,12.电源开关,13.浮杆,14.浮球,15.弹簧,16.铁架,17.电磁铁,18.下水位传感器,19.上水位传感器,20.传动盘。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在图1、图2中,本发明设有密闭的壳体7,密闭的壳体7内腔经隔板4分为机组舱8及储水舱3,机组6安装在机组舱8内,机组6的主轴1一端穿过隔板4及壳体7端部的轴孔,隔板4及壳体7端部的轴孔内分别安装有第一密封圈2、第二密封圈5,壳体7内腔安装有水泵9,水泵9的抽水口与储水舱3的底部相连通,水泵9的出水口与壳体7上的排水孔11相连通,排水孔11内安装有逆止阀10,储水舱3内安装有由电源开关12、浮杆13及浮球14组成的水位感应开关,浮杆13一端固定有浮球14,浮杆13另一端铰连在储水舱3下部的腔壁上,浮杆13控制电源开关12的通断,电源开关12控制水泵9的开启及关闭。
本发明对主轴1经第一密封圈2、第二密封圈5进行了两次密封,中间经隔板4分隔成储水舱3及机组舱8,储水舱3中设有液面控制和排水装置。第一次密封要求旋转密封效果相对较好,以减少排水装置的工作次数。第二次密封不要求其密封效果很高,其主要作用是为了保证在排水装置失效后,能够保证一定的密封效果,用于为维护者提供足够的时间对其进行维修,而不影响后面机组舱8内的机组6工作和设备的安全,储水舱3用于暂时储存由于第一级密封泄露而进入的液体。水位感应开关用于在积水达到一定位置后开启排水装置,并在水位下降到一定位置后关闭排水装置,具体可采用多种形式,可按空间等因素选用合适的形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91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光元件
- 下一篇:废气添加剂/处理系统以及其中使用的混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