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从黑铜泥中回收铜砷锑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47782.5 | 申请日: | 2012-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02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棉;黄辉荣;王胜;于熙广;王大辉;吴彬;何秀梅;周兴;黄雁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B7/00 | 分类号: | C22B7/00;C22B15/00;C22B30/04;C22B30/02;C22B3/08;C22B3/12 |
代理公司: | 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2102 | 代理人: | 董斌 |
地址: | 73005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黑铜泥中 回收 铜砷锑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含砷工业废渣中回收有价金属的方法。
背景技术
黑铜泥为铜电解液净化电积脱铜脱杂时,在阴极上产出的泥状物,含有大量的Cu、As、Sb、Bi、Fe等有价金属。黑铜泥中金属的含量约为铜42~51%、砷17~28%、锑2~7%、铋1~3%、铁0.05~0.2%。若将黑铜泥堆积将会造成重金属的污染,特别是As的污染。将黑铜泥中的有价金属进行回收,不但可以治理“砷害”,而且可以变废为宝,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前黑铜泥的处理方式,以回收黑铜泥中的铜、砷为主。中国专利20111059984.4公开了通过黑铜泥硫酸浸出铜、砷-过滤得到浸出液-旋流电解-阴极铜、低铜高砷电解残液-电解残液硫化氢循环沉砷-砷渣填埋等步骤,回收黑铜泥中的铜、对砷进行固化填埋。有两项日本专利(3034552-B、特开昭58-113331)公开了通过黑铜泥预氧化-硫酸浸出铜、砷-浸出液浓缩结晶硫酸铜-结晶母液SO2还原制备氧化砷等步骤,同时回收黑铜泥中的铜、砷,得到硫酸铜晶体和三氧化二砷。美国专利US 4959203公开了通过黑铜泥硫酸浸出铜、砷-浸出液脱杂-脱杂后液制备砷酸铜等步骤,同时回收黑铜泥中的铜、砷,得到砷酸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从黑铜泥中回收铜砷锑的方法。
本发明是从黑铜泥中回收铜砷锑的方法,其步骤为:
(1)将黑铜泥用硫酸做浸出剂,硫酸溶液浓度为0.5~1.5mol/L,黑铜泥与硫酸溶液的液固比ml/g为8∶1~12∶1,温度为80~90℃,通入空气量为0.5~0.8m3/h,搅拌4~6小时,得到浸出液一和浸出渣一;。
(2)将浸出液一先蒸发结晶,得到硫酸铜晶体;然后将结晶后溶液用碱液调整pH值,pH=2.5~7.0,铜砷质量比≥1,时间为0.5~1.5小时,温度为40~80℃,制备砷酸铜;
(3)将浸出渣一在硫化钠的碱性溶液中浸出,硫化钠溶液的浓度为110~150g/L,氢氧化钠浓度为30~50g/L,液固比为7∶1~9∶1,温度80~90℃,时间2~3小时,得到浸出液二和浸出渣二;
(4)将浸出液二用氧化剂氧化,得到氧化液和沉淀物;
(5)蒸发、结晶氧化液得到砷酸钠产品;
(6)沉淀物经酸溶、中和工序得到焦锑酸钠产品。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回收金属范围广(可回收铜、砷、锑三种金属)、对设备要求低、产品质量好、无二次污染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法
如图1所示,从黑铜泥中回收铜砷锑的方法,其步骤为:
(1)将黑铜泥用硫酸做浸出剂,硫酸溶液浓度为0.5~1.5mol/L,黑铜泥与硫酸溶液的液固比ml/g为8∶1~12∶1,温度为80~90℃,通入空气量为0.5~0.8m3/h,搅拌4~6小时,得到浸出液一和浸出渣一;。
(2)将浸出液一先蒸发结晶,得到硫酸铜晶体;然后将结晶后溶液用碱液调整pH值,pH=2.5~7.0,铜砷质量比≥1,时间为0.5~1.5小时,温度为40~80℃,制备砷酸铜;
(3)将浸出渣一在硫化钠的碱性溶液中浸出,硫化钠溶液的浓度为110~150g/L,氢氧化钠浓度为30~50g/L,液固比为7∶1~9∶1,温度80~90℃,时间2~3小时,得到浸出液二和浸出渣二;
(4)将浸出液二用氧化剂氧化,得到氧化液和沉淀物;
(5)蒸发、结晶氧化液得到砷酸钠产品;
(6)沉淀物经酸溶、中和工序得到焦锑酸钠产品。
以上步骤(2)所述的制备砷酸铜调节pH值所用的碱为NaOH,或者KOH,或者NH3·H2O,或者NaHCO3,或者Na2CO3,或者NH4HCO3,或者(NH4)2CO3。
以上步骤(4)所用氧化剂为双氧水,在室温下氧化0.5~1小时。
以上步骤(6)酸溶所用酸为1∶1.5(浓盐酸与水的体积比)的盐酸溶液,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酸溶液至pH=7~9。
以下结合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理工大学,未经兰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77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