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建筑物结构压缩变形监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47036.6 | 申请日: | 2012-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94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万伟民;王荣涛;姜滨厚;周方华;梁思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30 | 分类号: | G01B5/30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物 结构 压缩 变形 监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监测方法,尤指一种建筑物结构压缩变形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压缩变形是建筑物结构变形的形式之一,对建筑物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较大的影响,而目前尚缺乏一种有效的针对建筑物结构压缩变形的监测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建筑物结构压缩变形监测方法,具有步骤简单、监测精确、结果直观的优点。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一种建筑物结构压缩变形监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建筑结构上安装一第一定位件和一第二定位件;
测量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之间的距离,并根据测量结果计算一压缩变形基准值;
再次测量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之间的距离,并根据测量结果计算一目前状态值;
计算所述压缩变形基准值和目前状态值的差值的绝对值;
根据所述绝对值的数值大小判断的当前的压缩变形量大小。
上述安装一第一定位件和一第二定位件包括步骤:
通过一吊锤线在所述建筑结构上对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的安装位置进行定位,使得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的安装位置在同一铅垂线上;
将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紧固于安装位置;
对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分别套设一保护罩并设警示标记。
当上述安装位置的建筑结构为混凝土结构时,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 第二定位件采用冲击钻打孔布设;
当所述安装位置的建筑结构为钢结构结构时,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采用焊接布设。
上述计算一压缩变形基准值包括步骤:
复数次测量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之间的距离获得复数个第一测量值;
通过计算所述复数个第一测量值的均值获得所述压缩变形基准值。
上述计算一目前状态值包括步骤:
再次复数次测量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之间的距离获得复数个第二测量值;
通过计算所述复数个第二测量值的均值获得所述目前状态值。
通过一收敛计测量上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之间的距离。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是:
通过吊锤线对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的安装位置预定位,使得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在同一铅垂线上,使得测量工具能够更准确地读数,保证了监测的精确度。保护罩和警示标记起到保护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的作用,防止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由于外力作用而产生位移,保证监测的精确度。复数次测量取均值保证结果的精度,具有步骤简单、监测精确、结果直观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的一种钢管柱承台梁节点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通过一吊锤线在建筑结构上对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的安装位置进行定位,使得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的安装位置在同一铅垂线上,使得测量工具能够更准确地读数,保证了监测的精确度。
然后,将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紧固于安装位置;当安装位置的建筑结构为混凝土结构时,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采用冲击钻打孔布设;当安装位置的建筑结构为钢结构结构时,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采用焊接布设;从而确保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稳固可靠地固定于预定安装位置上。
接着,对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分别套设一保护罩并设警示标记,防止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由于外力作用而产生位移。
然后,通过一收敛计复数次测量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之间的距离获得复数个第一测量值;并通过计算复数个第一测量值的均值获得一压缩变形基准值。
使用收敛计时,将收敛计测尺端的挂钩分别与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连接,适当收紧测尺后将其固定,再调整收敛计的调节装置使收敛计的张力线与恒力线重合即可读数;读数时,先读收敛计钢尺上的读数,再读收敛计百分表的读数,两数之合即为测值。
再接着,复数次测量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之间的距离获得复数个第二测量值;并通过计算复数个第二测量值的均值获得一目前状态值。
然后,计算压缩变形基准值和目前状态值的差值的绝对值;
最后,根据绝对值的数值大小判断的当前的压缩变形量大小。
复数次测量取均值保证结果的精度,具有步骤简单、监测精确、结果直观的优点。
以上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70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