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窥镜用处置工具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45011.2 | 申请日: | 2012-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880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寺田和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B17/29 | 分类号: | A61B17/29;A61B17/12;A61B17/94;A61B10/04;A61B10/0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雒运朴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窥镜 用处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窥镜用处置工具。
背景技术
通常,在内窥镜用处置工具中,在挠性的护套的前端配置处置功能构件,并能够利用来自护套的基端侧的远距离操作来进行处置动作。例如具有如下的内窥镜处置工具:在以生物体检测组织提取或止血等为目的而夹入生物体组织的情况下,使用一对把持片作为处置功能构件。在操作该一对把持片开闭而夹住生物体组织时,通过在手持操作部侧旋转操作操作金属线,使把持片以护套轴为中心旋转,能够改变将生物体组织从哪个朝向夹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第441466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专利第4542559号公报
但是,操作金属线为穿过护套的长条状,操作金属线的旋转力距传递特性具有不连续性。此外,若护套在中途弯曲,则施加在操作金属线上的旋转力被弯曲部吸收。因此,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即使在手持操作部侧对操作金属线进行旋转操作,一对把持片不会达到与旋转操作量相对应比例的旋转行为。例如,在旋转操作积累到某种程度之前,把持片不旋转,进而,在进一步旋转操作时,存在把持片一下旋转的所谓旋转跳动。
此外,在专利文献2的结构中,在处置功能构件与护套之间设置旋转抑制部,成为每隔90断续地进行旋转行为的机构。在该情况下,虽然能够以每隔较大的角度进行旋转,但无法细微地改变旋转角。如此,实际上,难以利用操作金属线的旋转操作来控制性良好地使处置功能构件旋转。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窥镜用处置工具,其通过使进退移动构件沿轴线方向进退移动的简单的操作,能够使处置功能构件正确地对准期望的朝向,从而,顺畅且迅速地进行内窥镜处置。
本发明包括以下结构。
一种内窥镜用处置工具,其中,
具备:具有挠性的长条状的护套;
处置功能构件,其以所述护套的轴为中心,旋转自如地支承在所述护套的前端部;
长条状的进退移动构件,其进退自如地穿过所述护套内,且该进退移动构件的一端部固定于所述处置功能构件;
旋转控制机构,其通过所述进退移动构件沿所述护套轴移动,使所述进退移动构件产生单向的旋转力,并改变所述处置功能构件的旋转位置,
所述旋转控制机构具有与所述护套一体设置于该护套的内周侧的第一卡合部,并且
在所述护套内依次同轴配置有驱动构件、滑动构件、旋转构件和施力构件,
所述驱动构件夹着所述进退移动构件而固定,
所述滑动构件沿着所述护套轴配置为进退自如,且所述滑动构件的外周设有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合的第二卡合部,
所述旋转构件具有与所述滑动构件滑动接触而产生以所述护套轴为中心的旋转力的导向面,所述旋转构件支承于所述进退移动构件,且限制相对于所述进退移动构件的旋转,
所述施力构件将所述旋转构件朝向所述滑动构件施力。
本发明的内窥镜用处置工具通过使进退移动构件沿轴线方向进退移动的简单的操作,能够使处置功能构件正确地对准期望的朝向。由此,顺畅且迅速地进行内窥镜处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是以局部剖面表示内窥镜用处置工具的整体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表示手持操作部附近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把持钳子的前端的结构的图,是以局部剖视来表示把持钳子和护套前端的局部剖面结构图。
图4是表示旋转控制机构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以局部剖面来表示罩构件的主要部分的局部剖面立体图。
图6是图5的A-A剖视图。
图7是滑动构件的立体图。
图8是旋转构件的立体图。
图9(A)是表示使操作金属线沿着向把持钳子侧伸出的S1方向移动后的状态的旋转控制机构的说明图,图9(B)是表示使操作金属线沿着从把持钳子侧拉回的S2方向移动后的状态的旋转控制机构的说明图。
图10是阶段性地表示由旋转控制机构产生的把持钳子的旋转驱动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卡合部、滑动构件和旋转构件的说明图。
图12(A)、(B)、(C)是阶段性地表示第一卡合部与滑动构件的卡合、滑动构件与旋转构件的卡合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3(A)、(B)是阶段性地表示第一卡合部与滑动构件的卡合、滑动构件与旋转构件的卡合的状态的说明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胶片株式会社,未经富士胶片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50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叠层外装体二次电池
- 下一篇:一种预防软包装锂离子电池表面腐蚀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