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简易电动千斤顶自控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39349.7 | 申请日: | 2012-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07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张芝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芝莲 |
主分类号: | B66F3/44 | 分类号: | B66F3/44;G05B1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200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简易 电动 千斤顶 自控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千斤顶的自动控制电路,尤其涉及一种简易的电动千斤顶自控电路。
背景技术
千斤顶是汽车修理不可缺少的工具,几乎所有的司机都会随车附带一套千斤顶,而千斤顶在使用时多为人为控制操作,常常会因为上升过程中未及时停机,造成顶升过位而损坏顶升螺杆,或者在下降过程中由于未及时停机,将相关传动机件损坏;这不仅损坏了千斤顶,也给使用者带来了诸多的不便。此外,现有的液压系统控制装置也较为大型化且结构复杂,不利于单独针对上述问题提供简易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即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简易电动千斤顶自控电路,利用电子线路自动控制上下限位,自动停机,使得千斤顶的使用更为方便。
本发明是通过一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简易电动千斤顶自控电路,含有一上限位电路、一下限位电路、一过载保护电路及一启动、延时电路;其中,
上限位电路含有:第一继电器、第一晶体管放大器、第一发光管、第一光敏电阻,所述的第一晶体管放大器的基极与第一光敏电阻的一端连接,集电极与第一继电器的线圈一端连接,发射极接地,所述的第一光敏电阻与电阻串连后和第一发光管与另一电阻的串连支路并联在电源两端,第一个继电器线圈的另一端及中性端接电源端;
过载保护电路含有:第三晶体管放大器、第四晶体管放大器、第五晶体管放大器、第一双刀双掷继电器、可调电阻,第三晶体管放大器的集电极经过一电阻与第四晶体管放大器的基极连接,同时通过一电阻与电源端连接,发射极经过一可调电阻与电源端连接,所述的第四晶体管放大器的集电极经过一电阻与第五晶体管放大器的基极连接,同时通过另一电阻与电源端连接,发射极与电源端连接,所述的第五晶体管放大器的集电极与第一双刀双掷继电器的线圈一端相连,并与第一双刀双掷继电器的一组触点的中性端相连,发射极与电源端连接,第一双刀双掷继电器的线圈另一端接电源端,另一组触点的中性端与第一晶体管放大器的集电极连接,两组触点的常开触点均接电源端;
所述的下限位电路含有:第二继电器、第二晶体管放大器、第二发光管、第二光敏电阻R6,所述的晶体管放大器(BG2)的基极与第二光敏电阻的一端连接,集电极与第二继电器的线圈一端连接,发射极接电源端,所述的第二光敏电阻与一电阻串连后和第二发光管D2与另一电阻的串连支路并联在电源端和,所述的第二继电器线圈的另一端及中性点接电源端。
所述的启动、延时电路含有第六晶体管放大器、第七晶体管放大器、第八晶体管放大器、第九晶体管放大器,第二双刀双掷继电器和第三双刀双掷继电器、手控开关。所述的第六晶体管放大器的集电极接电源端,发射极与第八晶体管放大器的基极相连,同时经一电阻接电源端,基极与手控开关的一端点连接,所述的第八晶体管放大器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第三双刀双掷继电器的线圈一端连接,线圈的另一端接电源端,第一组触点和第二组触点的中性端分别于电机两级连接,第一组触点的常闭触点与第一继电器的常闭触点连接,第二组触点的常闭触点与第二继电器的中性端连接,所述的第七晶体管放大器的集电极接电源端,发射极与第九晶体管放大器的基极相连,同时经一电阻接电源端,基极与手控开关的一端点连接,所述的第九晶体管放大器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第二双刀双掷继电器的线圈一端连接,线圈的另一端接电源端,第一组触点和第二组触点的中性端分别于电机两级连接,第一组触点的常开触点与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连接,第二组触点的常开触点与电源端连接,所述的手控开关的端经一电阻与电源端连接,另一端点连接电源端,所述的第六晶体放大管的基极与电源端并入一电容,所述的第九晶体放大管基极与电源端并入一电容。
本发明具有如下显著优点:
1.电路简单,实现可靠;
2.能够克服因电机快速逆转造成的电路和机械的超荷损坏;
3.能够克服开机时的电机峰值电流造成过载保护,以造成非过载保护的干扰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电动千斤顶的自动控制电路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介绍,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一种简易电动千斤顶自控电路, 由一上限位电路1、一下限位电路3、一过载保护电路2及一启动、延时电路4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芝莲,未经张芝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93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防窃电穿芯式电流互感器
- 下一篇:道次间电磁感应加热辊弯成形方法及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