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自行车电机定子自动绕线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38897.8 | 申请日: | 2012-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940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王运峰;张蕾;范卫新;刘凤良;聂广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 |
主分类号: | H02K15/08 | 分类号: | H02K15/0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杨红 |
地址: | 30036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自行车 电机 定子 自动 线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机定子绕线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自行车电机定子自动绕线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自行车电机定子绕线目前是两种情况:一是手工,二是机器。手工绕线效率低,每名工人每天大约绕线30枚电机定子,劳动强度大。目前用工量大约是30名工人进行绕线作业。机器绕线效率高,缠绕一枚电机定子不到6分钟。从工作量上计算,10台机器,至少需要6名工人,相当于30名工人的作业量,从而能大大的降低人工成本。目前设备采用的技术路线是单齿缠绕,但缠绕结束后需要手工分线。分度、绕线、线筒需要三个动力源,运动的精度要求高,制造成本相对要高一些。由于转速较高,如果出现故障,修复成本也高。申请号:200910238840.0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绕线装置,包括:绕线单元、驱动单元、固定单元和控制单元,固定单元包括固定不动的第一安装板;驱动单元包括固定在第一安装板上的第一电机和由第一电机驱动的升降架,绕线单元固定在升降架上;绕线单元包括绕线针、绕线电机以及排线模块,绕线电机用于驱动绕线针绕线以及驱动排线模块带动绕线单元进行排线;控制单元用于控制驱动单元带动绕线单元定位以及控制绕线单元绕线。本发明采用了配合工作的绕线单元、驱动单元、固定单元和控制单元,因此可以实现电机定子线圈绕线的自动操作,由于驱动单元带动绕线单元定位,所以可以提高绕线的定位精度,有利于提高电机定子线圈的绕制质量。但是,该装置结构较复杂,工人操作需要特殊培训才能熟练掌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电动自行车电机定子自动绕线装置,采用仿效手工缠绕的技术路线,把运动分解成分度转动、固定角度摆动和径向排线三种动作,出线孔在步进电机的驱动下作轴向移动和径向排线动作,电机定子做分度转动和固定角度摆动。实现电机定子半自动化或自动化绕线。故而实现提高绕线效率和降低人工成本的目的。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电动自行车电机定子自动绕线装置,包括机架、固定在机架上的电机定子绕线机构和夹紧机构,其特征是:还包括电机定子的分度及摆动机构、线柱、导线套筒和导线套筒摆动机构,所述电机定子的分度及摆动机构包括第一步进电机和与其输出轴键接的联轴器,所述第一步进电机通过联轴器与电机定子夹紧机构连接;所述导线套筒摆动机构包括摆动圆盘、定轴摆块、第二步进电机和联轴器,所述固定在机架的支架上的第二步进电机通过联轴器与摆动圆盘连接,所述导线套筒与摆动圆盘通过固定销钉销接,所述定轴摆块固定在机架顶部横梁上,所述导线套筒上端与定轴摆块滑动配合,所述线柱固定在机架顶部。
所述电机定子夹紧机构包括气动缸、左夹具体、右夹具体,所述固定在机架上的气动缸的活塞杆前端通过轴承支承右夹具体,所述左夹具体通过联轴器与第一步进电机连接,所述左夹具体和右夹具体与第一步进电机置于同一轴线上。
所述左夹具体、右夹具体前端工作部分呈圆锥柱形。
所述导线套筒数量为1-3个,所述导线套筒固定于摆动圆盘的同一根销轴上并与同一轴线的定轴摆块滑动配合。
有益效果:人员要求:机器操作简单,不需要单独培训。单个人员负责的机器数大约为绕线时间/2,即绕线时间为10分钟,则1名工人负责4-6台机器。机器成本和占地:机器成本低于现有机器的造价,占地面积小。采用仿效手工缠绕的技术路线,把运动分解成分度转动、轴向移动和径向排线三种动作,出线孔做轴向移动和径向排线动作,电机定子做分度转动和左右小幅转动动作。绕线时间不超过10分钟;装卸时间不超过1分钟;可实现同时1到3齿的不同绕线要求;可实现径向尺寸的变化需要;通过更换部分出线孔和导引零件,满足轴向尺寸的变化需要;降低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视图。
图中:1、机架;2、气动缸;3、轴承;4、右夹具体;5、电机定子;6、左夹具体;7、第一步进电机;8、摆动圆盘;9固定销钉;10导线套筒;11、定轴摆块;12、线柱;13、联轴器,14、第二步进电机,15、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88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