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被杂菌污染的植物组织培养基再生利用技术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38595.0 | 申请日: | 2012-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938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子学;胡能兵;何克勤;赵景梅;林平;崔广荣;隋元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子学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3100 安徽省蚌埠***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被杂菌 污染 植物 组织 培养基 再生 利用 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制作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将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被真菌、细菌污染的植物组织培养基再生利用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由于不同操作环节上的疏忽,往往会造成培养基被包括真菌、细菌在内的杂菌侵染。这些微生物侵染植物组培培养基后,一方面在培养基内大量繁殖,形成块状的菌落,同时分泌出酸性的有害物质,毒害培养的植物,造成组培苗的死亡。所以目前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一旦发现有杂菌污染,就立即移除,防止污染的进一步扩散。对于这些清理出来的污染培养基,现有的做法是弃为垃圾,从而造成浪费,也增加了对环境的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将被杂菌污染的培养基重新再生利用的方法。
本发明的流程包括收集污染瓶-回锅加热-滤除杂质-调节酸碱度-装瓶灭菌-接种培养等六个环节。
1. 收集污染瓶环节是在接种后5-7天,杂菌污染刚刚出现时进行收集。
2.回锅加热环节是将收集到的污染培养基集中倒回锅内并加热至融化。
3.过滤环节是在培养基加热融化后,用孔径1-2mm的滤网滤除溶液中的植物残体、菌落等杂质。
4.调节酸碱度环节是用1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将培养基的pH值调回到初始状态。
5. 装瓶灭菌环节是将调酸完毕的培养基溶液装回洁净组培瓶内并在高压灭菌器中灭菌。
6.接种培养环节是将消毒完成并冷却凝固的培养基进行重新接种培养。
本发明的原理在于,富含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的植物组织培养基,在受到真菌、细菌产生一些酸性的有害物质,导致培养的植物组织不能生长,也无法存活。通过滤除杂质,中和被酸化的营养液,消除酸性的有害物质,就可以对其进行重新利用。另外琼脂培养基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凝固,将pH恢复到6时即可正常凝固。
本发明的优点是将组织培养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重新利用可以减少浪费,节约开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附图说明
图1:再生培养基对甜叶菊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污染的甜叶菊组培培养基的再生利用
配制甜叶菊的组培培养基,其配方为MS+0.2mg·L-1BA+0.1mg·L-1NAA+5g·L-1琼脂+30g·L-1蔗糖,每瓶接种5株苗。接种操作在非无菌的环境进行,接种后敞开瓶口2小时继续接受杂菌污染。7天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1.收集所有被污染的组培瓶。
2.将收集到的污染培养基集中倒回锅内并加热至融化。
3.在培养基加热融化后,用孔径1-2mm的滤网滤除溶液中的甜叶菊残体、菌落等杂质。
4. 用1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将培养基的pH值调回到6。
5.将调pH完毕的培养基溶液装回洁净组培瓶内并在高压灭菌器中灭菌。
6.将消毒完成并冷却凝固后的培养基进行重新接种培养。
试验以新鲜培养基为对照,培养后20天两处理各取15株苗测定株高、芽数和叶片数,将再生培养基处理的数据除以对照的数据再乘以100,得到再生培养基的效果指数。效果指数越接近100说明再生培养基与对照的效果越接近,效果越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子学,未经张子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85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散热器的采暖炉烟囱
- 下一篇:一种带水冷系统的双滚筒垃圾进料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