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铝合金表面干涉膜的形成方法及其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37413.8 | 申请日: | 2012-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554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胡少刚;赖锋儒;陈慧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可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11/04 | 分类号: | C25D11/04;C25D11/24;C25D11/20;C25D3/12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冯志云;郑特强 |
地址: | 2151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铝合金 表面 干涉 形成 方法 及其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铝合金表面干涉膜的形成方法及其结构,特别是指一种以阳极处理为基础利用电解在铝合金表面形成干涉膜结构的方法以及其结构。
背景技术
金属壳体上形成牢固的装饰颜色,已被广泛的研究与应用,其中阳极处理是常见的方法。然而阳极处理通常只能在金属壳体上形成一种颜色,逐渐无法满足新颖求变的外观要求。
再者,目前有的作法是利用电流交替方式进行铝基底金属基材的电解着色,直接添加镍盐于第二次阳极电解液内以产生颜色,此种经着色的铝的阳极氧化膜无法产生干涉膜的多角度不同颜色。
因应市场及消费者的需求,如何能在铝合金表面产生光线干涉的现象,以使铝合金表面于不同角度显出不同颜色,且能稳定地量产,是业界极待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铝合金表面干涉膜的形成方法及其结构,能在铝合金表面产生光线干涉的现象,以使铝合金表面于不同角度显出不同颜色。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种方案,提供一种铝合金表面干涉膜的形成方法,其包括至少下列步骤:提供一铝合金工件;前处理该铝合金工件以清洁其表面;阳极处理该铝合金工件一预定的时间,直到该表面形成一具有多个管胞状微孔的氧化膜;以酸性溶液扩孔处理该铝合金工件的该氧化膜,扩大该管胞状微孔的孔径;通电扩孔处理以扩大该管胞状微孔的底部并形成一沉积区;沉积特定金属于该管胞状微孔的该沉积区内形成干涉结构;以封孔剂封孔处理该管胞状微孔;以及除灰。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铝合金表面的干涉膜结构,位 于该铝合金工件的氧化膜上,该氧化膜包括多个管胞状微孔,该干涉膜结构包括多个位于该管胞状微孔底部的沉积区,其中该沉积区的孔径大于该管胞状微孔的孔径;多个由金属离子构成的反射部,部分地沉积于该沉积区内;及一封孔层覆盖于该氧化膜上。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可在铝合金表面形成干涉现象,亦即铝合金表面在不同角度时呈现不同的金属色泽,增加铝合金表面的可观赏性。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为达成既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法及功效,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图式,相信本发明的目的、特征与特点,当可由此得以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铝合金表面干涉膜的形成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铝合金工件经过阳极处理后形成的氧化膜剖视显微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的铝合金工件经过扩孔处理后的剖视显微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的铝合金工件经过通电扩孔后的剖视显微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的管胞状微孔底部沉积金属后的剖视显微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的铝合金表面干涉膜结构及光线干涉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干涉膜结构1
管胞状微孔10、10a、10b
管胞状微孔上半段12
沉积区14
反射部16
封孔层18
光线R、R’、R1、R2
孔径D1、D2
宽度D3
高度D4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的铝合金表面干涉膜的形成方法的流程图。本发明的铝合金表面干涉膜的形成方法包括至少下列的主流程,之后将详细描述各流程的相关细节。
首先,提供一铝合金工件,该铝合金工件可以是任何装置的壳体或杆体,例如电子产品的外壳体、脚踏车的车体、或小型装饰金属件等。
接着为步骤20,前处理该铝合金工件以清洁其表面;简称为“前处理”流程,其包括至少五道的子流程;
步骤30,阳极处理该铝合金工件一预定的时间,直到该表面形成一具有多个管胞状微孔的氧化膜;简称为“阳极处理”流程;
步骤40,以酸性溶液扩孔处理该铝合金工件的该氧化膜,扩大该管胞状微孔的孔径;简称为“扩孔”流程,此流程不需通电;
步骤50,通电扩孔处理以扩大该管胞状微孔的底部并形成一沉积区;简称为“通电扩孔”流程;
步骤60,沉积特定金属于该管胞状微孔的该沉积区内形成干涉结构;简称为“阴极沉积”流程;
步骤70,以封孔剂封孔处理该管胞状微孔;简称为“封孔”流程;以及步骤80,除灰的流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可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可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74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生态袋的水下护坡及水体生态治理方法
- 下一篇:用于运行总线装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