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结构导光板及侧光式背光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37251.8 | 申请日: | 2012-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59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陈信宏;郭俊良;林正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F21S8/00;F21V8/00;F21V19/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南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结构 导光板 侧光式 背光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光板及一种背光模组,特别涉及一种表面具有微结构的导光板及侧光式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参阅图1,为一种已知的导光板(Light Guide Plate)1,在背光模组中所扮演的是关键的光导引介质,应用于侧光式(Edge Type)背光模组,可引导光线方向、提高面板的光辉度及控制亮度均匀。而目前用于液晶显示装置(LCD)的背光源的导光板1为印刷式导光板,即利用含有高发散光线物质的印刷材料,适当地分布于该导光板1的内面11而形成阵列式印刷结构12,通过印刷材料将光线吸收再扩散放出的性质,破坏全反射效应造成的内部传播,使光线由相反于该内面11的正面13射出并均匀分布于发光区。
但因此种印刷式导光板1的印刷点亮度对比较高,一般在使用时必须搭配扩散膜来雾化遮瑕,以及使用棱镜片来集光以达到其光学与外观要求,导致增加背光模组的成本;并且此种印刷式导光板1具有印刷结构12的均一性不易控制及印刷油墨粘度不易控制等缺点。而且油墨的成本高,如不能减少印刷油墨的用量,将造成导光板1的制造成本较高。另外也因为该导光板1的内面11为平面设计,一旦被刮伤将会产生明显的刮痕,因此已知导光板1制作完成后,还必须额外使用保护膜覆盖该内面11来保护。
而另一种导光板即微结构导光板,其在导光板的出光面设置特殊形状的微结构,例如三角柱状透镜(prism lens)、弧形柱状透镜(lenticular lens)等,上述微结构设计的目的在于破坏全反射条件而使光线导出,但此种微结构导光板用于背光模组中,虽可节省棱镜片的使用,但因为该导光板的内面为平面设计,一旦被刮伤将会产生明显的刮痕,也还必须额外使用保护膜覆盖该内面来保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减少导光板的印刷油墨用量及保护膜的使用、并可降低制造成本的微结构导光板,以及使用此微结构导光板的侧光式背光模组。
本发明微结构导光板,其包含:具有多个微结构的出光面、表面粗糙并位于该出光面相反侧的内面,以及连接该出光面与该内面一侧的入光面,其特征在于,每一个微结构的高度H为60~150μm,微结构的节距为P,且H/P为0.25~0.5;该内面包括表面具有印刷结构的第一区域,以及表面不具有印刷结构的第二区域,该第二区域占该内面的面积为大于或等于45%且小于100%,该第二区域的平均粗糙度大于0.33μm且小于或等于0.6μm。
本发明所述的微结构导光板,该印刷结构为网点阵列结构,该网点阵列结构为高度小于5μm的弧形结构。
本发明的另一种微结构导光板,其包含:具有多个微结构的出光面、表面粗糙并位于该出光面相反侧的内面,以及连接该出光面与该内面一侧的入光面,其特征在于,每个微结构的高度H为60~150μm,微结构的节距为P,且H/P为0.25~0.5;该内面包括表面具有印刷结构的第一区域,以及表面不具有印刷结构的第二区域,该第二区域占该内面的面积为大于或等于90%且小于100%,该第二区域的平均粗糙度大于或等于0.2μm且小于0.33μm。
根据上述微结构导光板,该印刷结构为网点阵列结构,所述网点阵列结构为高度小于5μm的弧形结构。
本发明的再另一种微结构导光板,其包含:具有多个微结构的出光面、表面粗糙并位于该出光面相反侧的内面,以及连接该出光面与该内面一侧的入光面,其特征在于,每个微结构的高度H为60~150μm,微结构的节距为P,且H/P为0.25~0.5;该内面包括表面具有印刷结构的第一区域,以及表面不具有印刷结构的第二区域;该第二区域的平均粗糙度大于0.33μm且小于或等于0.6μm时,该印刷结构为由透明油墨所制成的印刷结构,该印刷结构的面积占该内面的面积为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55%;该第二区域的平均粗糙度为大于或等于0.2μm且小于0.33μm时,该印刷结构为含有树脂微粒子的油墨所制成的印刷结构,该印刷结构的面积占该内面的面积为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0%。
根据上述微结构导光板,所述印刷结构为网点阵列结构,所述网点阵列结构为高度小于5μm的弧形结构。
本发明所述的微结构导光板,所述树脂微粒子为二氧化钛粉末。
本发明侧光式背光模组,其包含:根据上述第三种的微结构导光板、位于该微结构导光板的入光面一侧的光源,以及位于该微结构导光板的内面下方的反射板。
本发明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组,该光源包括多个沿着该入光面而相间隔地排列的发光二极管,每个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方向朝向所述微结构的长度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72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