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不用车架的气动车、气动船和任意形状缠绕与非缠绕气箱及安全措施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37139.4 | 申请日: | 2012-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30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孟令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孟令松 |
主分类号: | F16J12/00 | 分类号: | F16J12/00;B60K8/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1611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不用 车架 动车 气动 任意 形状 缠绕 安全措施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制成任何形状的,用于储存各种高中低压流体(气体和液体等)所使用的压力容器,(以下简称气箱)和应用该气箱制成的各种气动设备,如气动船、气动潜艇、气动飞机、气动车等。该气箱可由地球上已有的和将来出现任何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材料制成,具体可制成铁板的、钢板的、及其它各种合金板的和非金属板的、以及各种内胆外部进行纤维缠绕的其它许多种任意形状的气箱。气动车包括:气动轿车、气动摩托车、气动自行车、气动公交车、气动火车(气动轨道列车)、气动地铁列车、气动飞行车、气动三轮车、各种气动货运和客运车辆、各种气动专用车辆等,说到气动车世界各国都有相关的很多发明,但气动船至今还没有任何国家想到把它制造出来。仅我国自1985年开始至今的关于气动车的专利申请据本人不完全统计和了解已有数百项,有那么多的专利申请为什么到今天气动车都没有投入使用,服务于我们的生产生活之中呢?(本发明中的任意形状的气箱指的是球体气瓶和两端或一端为部分球面体中间为圆柱体的气瓶以外的任何形状的压力容器)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其深层次的原因,气动车中其行走部分和配套的灯光设备、照明设备、音响设备、视听设备、空调设备、监控设备、导航系统等设施,各种电动机车和内燃机车辆已做得相当好,我们可以直接借鉴,气动车的气动马达在工业上的应用,至少也已有几十年历史了,尤其是在易燃易爆的工业生产环境中应用的更为广泛,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能看到的装卸轮胎的气动扳子(俗称风炮),还有我们经常使用的气动破碎镐(俗称风镐)、手持式气动搅拌机,气动钻,气动改锥等。气马达最常见的两种是叶片式和活塞式,从功率上看从几十瓦到几十千瓦,从转数上看从每分钟几百转至万转以上的叶片式和活塞式气马达都应有尽有,并且对应气马达都配有完善的润滑装备,润滑方式现仍以给油润滑为主,逐步向不给油润滑的方式发展。气动车和内燃机车相比,由于气马达工作温度特别低,仅为环境温度,不像内燃机那样会产生上千度的高温,所以它的使用寿命会比内燃机的使用寿命长得多,并且也没有有害气体和温室气体的排放。气动车和电动机车相比,现在的电动机车多数采用的电池有铅酸电池、锂电池等其充电次数最长的仅为1千次并且充电耗时,比行使时间长得多,电池的更换和拆解同样造成了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铅酸电池充放电也会有,有害气体产生。用电容器充电的电动车虽然充电速度快,充电次数也可以达到1万次以上,但其体积大容量小,行驶一会就没电了。所以中央电视台新文联播中报道说:“现在我国国内电动轿车的研发生产企业,他们根本没有任何自己的技术,只是把零件简单的拼合在一起,其核心技术更无从谈起了,2013年是我国电动轿车的决战年,国家将在这一年决定电动轿车的命运,是禁还是限。而我们的气动车充气速度是相当快的(气动车的充气速度仅由充气机的功率和气箱容量决定,不像铅酸电池和锂电池等,对充电电流有严格的限制,加大充电电流会导致电池的损坏)气动车如果以压缩空气作为动力其排出的还是一成不变的空气,所以它实现了无任何污染的零排放。既然气动车有那么好的发展前景,为何至今还没有被应用呢?其关键问题就是还没有研发出能为气动车行驶提供一个即美观又有能承受高压,即能充分利用空间又容量大,即质量轻又使用寿命长的气箱来,那些现在已有的关于气动车的专利申请,起初只是安装上气马达,连配套的润滑装置都没有,仅在普通的自行车或轿车上安上了一个小的气体钢瓶而已,其容量仅为十几升至几十升,走不多远就没气了,车子就无法开动了,根本满足不了实际使用的需要。我曾多次听在大邱庄上班的朋友讲,在钢厂装卸氧气瓶时由于不小心,瓶阀先着地被摔断,嗖的一声氧气瓶飞上了天,飞得人们用眼睛都看不到了,最后也不知它掉到什么地方去了。有的水平摆放的氧气瓶,不小心瓶阀被砸断,高速冲出的气流将正在附近的工作的工人的胳膊给切掉了。这几年氧气瓶的灌装压力没那么高了,安全些啦。所以在自行车、摩托车、轿车等车辆上直接放置高压气瓶的方案让专家给枪毙了。那种内部没有将气室分隔开的容器也不安全,一旦在底部或侧面撞裂,其气体瞬间、大量、高速、冲出足以将该车掀翻,甚至更糟,造成二次事故,在容器前部或后部被撞裂同样也很危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孟令松,未经孟令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71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美他卡韦肠溶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光线路终端及其处理放大自发辐射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