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缝制品数字化仿真的系统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210036718.7 | 申请日: | 2012-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580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志强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023 辽宁省大***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缝制 数字化 仿真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计算机或互联网的软件系统和方法,尤其是提供缝制品数字化仿真服务的网络软件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形象设计对一些人来说仍是一个较陌生的概念。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却在不断的重复着这个概念的一些实际内容,比如穿着打扮,美容美发等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在提高,同时对个人形象设计也越来越重视。
一个简单的例子,同样的衣服,单独展示起来很好,在模特身上穿起来也很漂亮,可是不同的人穿上后为什么就有不同的效果呢?人们还是不轻易相信一般的宣传和展示,还是要不辞劳苦奔波于商场之间去亲自试穿观看在自身上的真实效果。其答案是,不同的人,身高、体型、脸型、发型、肤色、神情、举止、气质、修养等等综合条件对着装有着较大影响,众多的综合因素反映出的综合效果,代表着一个人的形象。而众多因素互相制约,在一些条件确定后,其他条件只有与之匹配和谐,才会得到良好的个人形象。人们需要直观的、系统的、尽可能真实的反映实际综合效果,即得到得体的、较好的、令人满意的形象设计。
而对形象设计的最终效果影响最大的就是服装。缝制品,尤其是服装,至今依然没有很好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服装三维CAD软件虽然已经经过多年发展,但是只能用于简单款式服装的辅助设计,大多数都不能很好的解决服装三维数字化仿真的几个难题,包括布料物理特性的精确模拟、布料材质的真实渲染、装饰部件细节模拟等,而且对计算机硬件要求高,难于使用。
发明内容
为了直观地、系统地、较真实地、方便地解决缝制品数字化仿真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向人们提供一种通过向用户开放的缝制品数字化仿真的界面,完成缝制品数字化仿真的缝制品数字化仿真的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和方法通过对缝制品版型特征、面料等数据的采集,生成与实际被仿真产品非常接近的三维数字化缝制品模型。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缝制品数字化仿真的系统和方法,包括一个可通过开放的缝制品数字化仿真界面完成缝制品数字化仿真的缝制品数字化仿真系统(由通过互联网连接的缝制品数字化仿真客户端用户界面和缝制品数字化仿真云端主系统构成)和一个通过开放的缝制品数字化仿真界面可实施的缝制品数字化仿真的方法(用户进入缝制品数字化仿真仿真界面,先上传缝制品版型文件,录入款式和版型信息,排列样片,缝合样片,为样片选择面料材质,选择并安装细节部件和装饰效果,生成并输出缝制品的三维数字化模型,如果对输出的结果不满意,则返回排列样片步骤继续,直至输出满意的结果保存)。
缝制品是由各种材料的裁片缝合而成的产品,包括但不限于衣、帽、鞋、袜、箱、包、袋、围巾、手套、桌布、床上用品、布娃娃等。
上述的缝制品数字化仿真系统和方法在整个缝制品仿真过程中运用了柔体动力学物理模拟、光线追踪渲染、虚拟现实等三维数字化图形技术,以合成逼真的缝制品仿真结果,其中缝制品、缝制品部件、缝制品装饰细节等缝制品仿真元素均为三维数字化模型。
上述的缝制品数字化仿真方法中,排列并缝合的样片可以是被仿真缝制品某款式的标准号型的样片,本系统可以自动生成同款式的其他号型的缝制品仿真模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缝制产品的外观和部分功能以一定的标准和方法数字化,以便于基于计算机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存储、传播、展示和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数字化形象设计。用户不需要较高性能的计算机硬件,只要上网进入缝制品数字化仿真界面进行简单地操作,就能轻松实现缝制品数字化仿真。
附图说明
图1为缝制品数字化仿真的系统构成简图。
图2为缝制品数字化仿真的一般用户界面。
图3为缝制品数字化仿真方法的一般流程。
图中1.工作区域,2.缝制品仿真元素区域,3.物品类别选择下拉菜单按钮,4.搜索框,5.缝制品仿真元素缩略图按钮,6.缝制品二维样片,7.缝制品二维缝合线组,8.二维人体模特,9.缝制品三维样片,10.缝制品三维缝合线组,11.三维人体模特,12.仿真结果预览区域,13.缝制品仿真结果,14.工具条,15.工具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志强,未经李志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67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室内空气净化装置和方法
- 下一篇:蠕动镇痛泵及其流速检测和故障诊断的方法